dev

shell创建swap交换分区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3-22 05:21:57
#!/bin/bash read -p "请输入大小(单位:G):" i o=`awk "BEGIN{printf $i*1024000}"` dd if=/dev/zero of=/var/swapfile bs=1024 count=$o &> /dev/null sleep 1 echo "/var/swapfile文件创建成功......" /sbin/mkswap /var/swapfile &> /dev/null sleep 1 echo "swapfile文件格式化并转换为swap分区......" /sbin/swapon /var/swapfile &> /dev/null sleep 1 echo "挂载并激活分区......" chmod -R 0600 /var/swapfile &> /dev/null echo "请手动将新的swap分区添加到/etc/fstab里(/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free=`free -h | grep wap: | awk -F " " '{print $2}'` echo "swap大小为$free" exit 0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frank-hui/p/10882310.html

Linux中的终端、控制台、tty、pty等概念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20-03-22 04:47:48
参考: http://news.newhua.com/news1/program_language/2010/623/10623141048745773199BCF0CFH6AKB9930IGCFKHBH4IBE65IDFI07F.html?lt=common 基本概念: 1> tty(终端设备的统称 ): tty一词源于 t ele ty pes, 或者teletypewriters ,原来指的是电传打字机,是通过串行线用打印机键盘阅读和发送信息的东西,后来这东西被键盘与显示器取代,所以现在叫终端比较合适。 终端是一种字符型设备 , 它有多种类型,通常使用tty来简称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 。 2> pty(伪终端,虚拟终端 ): 但是如果我们远程telnet到主机或使用xterm时不也需要一个终端交互么?是的,这就是虚拟终端pty(pseudo-tty) 3>pts/ptmx(pts/ptmx结合使用,进而实现pty): pts(pseudo-terminal slave)是pty的实现方法,与ptmx(pseudo-terminal master)配合使用实现pty。 在Linux系统的设备特殊文件目录/dev/下,终端特殊设备文件一般有以下几种: 1、 串行端口终端(/dev/ttySn) 串行端口终端(Serial Port Terminal

基于 debootstrap 和 busybox 构建 mini ubuntu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20-03-21 22:33:02
基于 debootstrap 和 busybox 构建 mini ubuntu 最近的工作涉及到服务器自动安装和网络部署操作系统,然后使用 ansible 和 saltsatck 进行配置并安装 openstack 。 难点在于服务器的自动安装,由于不单只是通过 PXE 安装服务器,还需要能够安装时进行分区、配置网卡等工作,因此需要在开始安装前,必须先收集服务器的硬件信息。 调研了一下目前的开源项目中,提供此类功能的有 tinycorelinux 、 puppet razor-el-mk 可做类似的工作。tinycorelinux 是个很好的工具,整个系统在 PXE 之后在内存中执行,可在里面加上简单的 agent 完成任务报告的工作;razor 是 puppet 绑定在一起用的,el-mk 基于 centos ,它在里面装了 razor 的 agent,使用 facter 进行硬件信息收集。 这些方案的基本思路都是相通的,首先通过 PXE 下载 microkernel ,然后直接在内存中执行,启动网卡,运行 agent 并向服务器汇报信息,并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命令。基本的技术原理都是 PXE + linux initramfs ,根据不同的需要向 initramfs 中加硬件驱动。 仔细研究了一下之后,发现用 debootstrap + busybox 工具做这样的小系统会更加简单

VMWare linux下增加磁盘空间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3-21 15:33:54
原文地址: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2/32083.htm 3.1 【fdisk -l】 最大分区为/dev/sda3,说明新创建的分区将会是sda4 3.2 输入【fdisk /dev/sda】 3.2.1命令行提示下输入【m】 3.2.2输入命令【n】添加新分区。 3.2.3输入命令【p】创建主分区。 3.2.4输入【回车】,选择默认大小,这样不浪费空间 3.2.5输入【回车】,选择默认的start cylinder。 3.2.6输入【w】,保持修改 3.3 输入【reboot】 重启linux,必须reboot,否则/dev/sda4无法格式化。 3.4 这时在/dev/目录下,才能看到了新的分区比如/dev/sda4 3.5 【mkfs.ext2 /dev/sda4】格式化 3.6 在根目录下创建disk4目录 3.7 【mount /dev/sda4 /disk4/】将分区mount到/disk4/上 3.8 在vim修改/etc/fstab文件,加入【/dev/sda4 /disk4 ext2 defaults 0 0】一行,并保存,实现开机自动mount。 至此,新增加的磁盘空间容量,即可在disk4上体现,并且重新开机自动mount该分区,追加磁盘空间的工作完毕。 本篇文章来源于 Linux公社网站( www

Redhat linux 挂载命令mount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20-03-21 12:32:31
    命令格式: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常用类型有:   光盘或光盘镜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统: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统: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网络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来描述设备或档案的挂接方式。常用的参数有:   loop:用来把一个文件当成硬盘分区挂接上系统   ro: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iocharset:指定访问文件系统所用字符集   3.device 要挂接(mount)的设备。   4.dir设备在系统上的挂接点(mount point)。   1、光盘挂载    标注: 光盘自动挂载到默认路径 /media 目录下   假如想制作光盘挂载点进行下面操作:   将当前光驱里的光盘制作成光盘镜像文件/home/mydisk.iso   #cp /media /home/mydisk.iso   建立一个目录用来作挂载点,一般默认挂载点在

Ubuntu系统---安装Caffe (+OpenCV+Python+CPU-only)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03-21 07:38:01
安装配置Ubuntu14.04+Caffe (+OpenCV+Python+CPU-only) 记录 【作者:Wu Ping。时间:20180428。】 本人已经安装很多次的Caffe了:从开始的初探到出现问题的重新安装,或者电脑系统重装后的再次安装,或者因为不同的电脑版本、不同的Ubuntu版本、软件的不同安装方式等等原因,每一次安装都会有不同的“不顺利经历”,顺次解决问题即可。虽然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流程基本相同。 “安装过程,因为平台不同、设备不同、操作者不同,会遇到各种奇怪的问题和报错信息,请善用Caffe官网的Issues和caffe-user论坛,以及Google和Baidu。参考本指南,请下载最新版caffe-master,新版本很多文件已经变更。” 一、目录 (1)Linux系统:Ubuntu 14.04 (64位)【这里安装教程略】 (2)安装开发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包及安装caffe依赖项 (3)安装ATLAS for Ubuntu (4)安装OpenCV (5)编译Caffe (6)测试Caffe是否安装成功 (7)配置Pycaffe (8)测试Pycaffe接口是否配置成功 二、安装包准备(下载) (1)Ubuntu 14.04下载网址: 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 (2)OpenCV下载地址

tomcat启动时SessionIdGeneratorBase.createSecureRandom耗时5分钟的问题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3-21 05:17:06
通常情况下,tomcat启动只要2~3秒钟,突然有一天,tomcat启动非常慢,要花5~6分钟,查了很久,终于在这篇文章找到了解决方案,博主牛人啊。 原文参见:http://blog.csdn.net/chszs/article/details/49494701 Tomcat 8启动很慢,且日志上无任何错误,在日志中查看到如下信息: Log4j:[2015-10-29 15:47:11] INFO ReadProperty:172 - Loading properties file from class path resource [resources/jdbc.properties] Log4j:[2015-10-29 15:47:11] INFO ReadProperty:172 - Loading properties file from class path resource [resources/common.properties] 29-Oct-2015 15:52:53.587 INFO [localhost-startStop-1] org.apache.catalina.util.SessionIdGeneratorBase.createSecureRandom Creation of SecureRandom instance for session ID

利用losetup 工具修改镜像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20-03-20 19:46:51
losetup 可以修改raw 格式镜像的内容,下面是个示例 [root@lpar79 ~]# losetup -f -P rhelkvm_cloudinit.raw [root@lpar79 mnt]# ls /dev/loop* /dev/loop0 /dev/loop1 /dev/loop1p1 /dev/loop1p2 /dev/loop1p3 /dev/loop-control [root@lpar79 mnt]# fdisk -l /dev/loop1 磁盘 /dev/loop1:5368 MB, 5368709120 字节,1048576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13750900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loop1p1 2048 2099199 1048576 83 Linux /dev/loop1p2 2099200 3147775 524288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loop1p3 3147776 10485759 3668992 83 Linux [root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20-03-20 17:38:07
3 月,跳不动了?>>>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2、为什么要有多个分区? 防止数据丢失:如果系统只有一个分区,那么这个分区损坏,用户将会丢失所的有数据。 增加磁盘空间使用效率:可以用不同的区块大小来格式化分区,如果有很多1K的文件,而硬盘分区区块大小为4K,那么每存储一个文件将会浪费3K空间。这时我们需要取这些文件大小的平均值进行区块大小的划分。 数据激增到极限不会引起系统挂起:将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分开,可以避免用户数据填满整个硬盘,引起的系挂起。 3、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 @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

使用confd与nginx 实现kubernetes master节点高可用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20-03-20 12:30:28
下载confd 二进制文件 # 创建目录方便存放文件 mkdir confd # 进入新创建的目录 cd confd # 下载 confd wget https://github.com/kelseyhightower/confd/releases/download/v0.16.0/confd-0.16.0-linux-amd64 # 重命名 mv confd-0.16.0-linux-amd64 confd # 给confd 可执行权限 chmod +x confd 生成confd 配置 # 创建confd 配置目录 mkdir -p ./conf.d # 创建模版存放目录 mkdir -p ./templates # 生成confd 配置文件 cat << EOF | tee ./conf.d/nginx.toml [template] src = "nginx.tmpl" dest = "/etc/nginx/nginx.conf" keys = [ "CP_HOSTS", ] EOF # 生成模版文件 cat << EOF | tee ./templates/nginx.tmpl error_log stderr notice; worker_processes auto; events { multi_accept on; use epoll; wo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