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优化

在web前端学习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2-12 12:19:54
Web 前端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互联网企业备受重视的方向之一,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人投身到 web 前端开发的行业中,这其中,有不少人是零基础跨行而来,对于他们来说,参加 web 前端培训是他们快速入行的捷径。那么,在 web 前端学习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 小编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夯实基础 无论学习哪门知识都要有坚实的基础。 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 Web 前端开发技术,网站性能优化、 SEO 和服务器端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辅助开发以及熟练掌握理论层面的知识。 Web 前端的前期学习相对于其它语言来说相对简单,所以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二、重视细节 孔子曰: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比重细节。”很多 web 前端的初学者只注重速度不注重质量,从而忽视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细节。诸如:代码的命名规范、给代码加备注、代码的简洁等。这些小细节看似不重要,但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好坏。而自身能力的提升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体现的。 三、优化布局 利用 HTML5 做网站时,关键在于注重网站的布局。好的网站布局不仅能够给用户直观的体验、展现企业的形象。还便于 SEO 进行搜索引擎优化,提升企业在搜索引擎中排名,以获取更所的浏览量。因为如果网站排名靠后或者没有排名。就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一家公司,更不用谈盈利了。想要成为优秀 web 前端开发者

高性能极致用户体验前端开发实战

我的未来我决定 提交于 2020-02-09 00:09:09
课程介绍 高性能极致用户体验前端开发实战课程适合所有前端开发学习或者从业者,结合目前前端开发的最佳实践,提供前端网页性能分析优化知识,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分析可以采用的优化思路,并给出开发高性能极致体验网页的通用方法和技巧。 课程官方博客: 前端学堂 在开始学习本课程之前,先提2个基本要求: 了解业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前端开发,我们的开发工作不是盲目的,我们的优化目标需要明确,所以首先要了解你所做的业务。不仅要知道整个业务背景,还需要了解业务需求,业务目的,最后最好能拿到业务结果。 了解业务的目的是能让你更好的分配开发的权重,合理安排开发的重点。比如开发的是视频类网站,那么开发的重点自然在于播放器加载和流畅播放以及降级方案。如果是天气类业务,那么核心业务是要保障稳定快速的展示出天气相关数据,然后是加载展示其他内容。如果是博文类网站,那么重点在于首屏的信息加载和展示。 了解用户 了解用户也是至关重要,如果连自己所做业务的受众都不知道,那么何谈用户体验,何谈极致性能? 这一部分至少你要知道现在做的业务主要是面向PC用户还是移动web用户,PC用户所用的浏览器都是什么版本,比例分布是怎样?移动端用户android和ios比例多少,各自平台版本分布情况如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我们开发的代码是在这些平台运行的。 如果不知道怎么办?没关系,从今天开始统计起来,做个埋点日志服务

晚期(运行期)优化

对着背影说爱祢 提交于 2020-02-07 17:40:34
一、概述 部分商用虚拟机中,Java程序最初通过解释器进行解释执行,当虚拟机发现 某个方法或代码块的运行特别频繁 时,就会把这些代码认定为" 热点代码 "。 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将会 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种层次的优化 ,完成这个任务的编译器称为 即时编译器 二、HotSpot虚拟机内的即时编译器 2.1 解释器与编译器   事实上,现在许多主流的商用虚拟机,如HotSpot、J9等,都同时包含有解释器与编译器。解释器与编译器两者各有优势: 当程序需要快速启动和执行的时候,解释器可以首先发挥作用,省去编译的时间,立即执行 在程序运行后,随着时间推移编译器逐渐发挥作用,把越来越多的代码编译成本地代码之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 当程序运行环境中内存限制较大时,可以使用解释执行节约内存,反之可以使用编译执行提高效率 同时,解释器还可以作为编译器激进优化时的一个“逃生门”,让编译器根据概率选择一些大多数时候都能提升运行速度的优化手段,当激进优化的假设不成立,如加载了新类后类型继承结构出现变化、出现罕见陷阱时可以通过逆优化退回到解释状态继续执行(部分没有解释器的虚拟机中也会采用不进行激进优化的C1编译器担任“逃生门”的角色)。因此,解释器与编译器经常配合工作,如下图所示: 2.1.1 Client Compiler 与 Server

第4周小组作业:WordCount优化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2-06 23:35:52
1.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muzhailong/wcPro 2.填写PSP表格 PSP阶段 预计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计划 10h 15h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时间 10h 15h 开发 9h 13h .需求分析(包括学习新技术) 5 20 .生成设计文档 15 30 .设计复审 10 15 .代码规范 10 10 .具体设计 7h 10 .具体编码 10 10h .代码复审 30 15 .测试 40 80 报告 1h 2h .测试报告 25 1.5h .计算工作量 15 10 .事后总结并提出改进计划 20 20 合计 10h 15h 3.描述代码设计思路 我们小组讲这个工程分成类7大模块: param:参数解析模块 in :输入模块 core :核心处理模块 out :输出模块 ui :图形界面模块 util :工具类模块 start: 模块集成模块 我主要负责的是输入模块、核心模块以及模块集成模块,各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in(输入模块): 功能:负责从指定文件中读取内容,并且为核心模块提供单词(next方法)。 实现:思路很简单,现将指定文件的所有内容读取到内存中去(preRead方法实现,比较简单不多说,这个地方可以有优化,后面再说),然后通过next方法解析单词,重点说一下next方法的实现

11.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第三部分程序编译与代码优化----晚期运行期优化

馋奶兔 提交于 2020-02-05 03:05:55
11.1 概述 在部分的商用虚拟机(Sun HotSpot、IBM J9)中,Java程序最初是通过解释器(Interpreter)进行解释执行的, 当虚拟机发现某个方法或代码块的运行特别频繁时,就会把这些代码认定为“热点代码”(Hot Spot Code)。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将会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种层次的优化,完成这个任务的编译器称为即时编译器(Just In Time Compiler,下文中简称JIT编译器 )。即时编译器并不是虚拟机必需的部分,Java虚拟机规范并没有规定Java虚拟机内必须要有即时编译器存在,更没有限定或指导即时编译器应该如何去实现。但是, 即时编译器编译性能的好坏、代码优化程度的高低却是衡量一款商用虚拟机优秀与否的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它也是虚拟机中最核心且最能体现虚拟机技术水平的部分 。\ 11.2 HotSpot虚拟机内的即时编译器 在本节中,我们将要了解HotSpot虚拟机内的即时编译器的运作过程,同时,还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插图]为何HotSpot虚拟机要使用解释器与编译器并存的架构?[插图]为何HotSpot虚拟机要实现两个不同的即时编译器?[插图]程序何时使用解释器执行?何时使用编译器执行?[插图]哪些程序代码会被编译为本地代码?如何编译为本地代码?[插图

day8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20-02-04 04:17:06
组队:马云龙 廖鸿彬 项目:项目4-订单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今日完成: 1.登陆的验证 2.订单数据获取 3.gitlab仓库搭建 4.部分代码的优化 明日计划: 实现订单跳转的算法 优化代码 每日小结: 今天学习了list的调用及使用,通过后台java算法实现前端jsp的输出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iuzhouzone/p/11414789.html

app性能优化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2-03 07:06:06
性能优化简图 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应用应该以4个方向为目标:快、稳、省、小。 快:使用时避免出现卡顿,响应速度快,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满足用户期望。 稳:减低 crash 率和 ANR 率,不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崩溃和无响应。 省:节省流量和耗电,减少用户使用成本,避免使用时导致手机发烫。 小:安装包小可以降低用户的安装成本。 要想达到这4个目标,具体实现是在右边框里的问题:卡顿、内存使用不合理、代码质量差、代码逻辑乱、安装包过大,这些问题也是在开发过程中碰到最多的问题,在实现业务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这点,多花时间去思考,如何避免功能完成后再来做优化,不然的话等功能实现后带来的维护成本会增加。 卡顿优化 Android 应用启动慢,使用时经常卡顿,是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卡顿的场景有很多,按场景可以分为4类:UI 绘制、应用启动、页面跳转、事件响应,如图: 卡顿场景分析 这4种卡顿场景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界面绘制。主要原因是绘制的层级深、页面复杂、刷新不合理,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卡顿的场景更多出现在 UI 和启动后的初始界面以及跳转到页面的绘制上。 数据处理。导致这种卡顿场景的原因是数据处理量太大,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数据在处理 UI 线程,二是数据处理占用 CPU 高,导致主线程拿不到时间片,三是内存增加导致 GC 频繁,从而引起卡顿。 引起卡顿的原因很多

35个Java代码优化的细节,你知道几个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20-02-02 23:28:07
目录 前言 代码优化细节 1、尽量指定类、方法的final修饰符 2、尽量重用对象 3、尽可能使用局部变量 4、及时关闭流 5、尽量减少对变量的重复计算 6、尽量采用懒加载的策略,即在需要的时候才创建 7、慎用异常 8、不要在循环中使用 try…catch… ,应该把其放在最外层 9、如果能估计到待添加的内容长度,为底层以数组方式实现的集合、工具类指定初始长度 10、当复制大量数据时,使用 System.arraycopy() 命令 12、循环内不要不断创建对象引用 13、基于效率和类型检查的考虑,应该尽可能使用 array ,无法确定数组大小时才使用 ArrayList 14、尽量使用 HashMap 、 ArrayList 、 StringBuilder ,除非线程安全需要,否则不推荐使用 Hashtable 、 Vector 、 StringBuffer ,后三者由于使用 同步机制 而导致了 性能开销 15、不要将数组声明为 public static final 16、尽量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单例 17、尽量避免随意使用静态变量 18、及时清除不再需要的会话 19、实现 RandomAccess 接口的集合比如 ArrayList ,应当使用最普通的for循环而不是 foreach 循环来遍历 20、使用同步代码块替代同步方法 21、将常量声明为 static final

WebAssembly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20-01-30 16:07:35
最近,WebAssembly 在 JavaScript 圈非常的火!人们都在谈论它多么多么快,怎样怎样改变 Web 开发领域。但是没有人讲他到底为什么那么快。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会帮你了解 WebAssembly 到底为什么那么快。 第一,我们需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WebAssembly 是一种可以使用非 JavaScript 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并且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技术方案。 当大家谈论起 WebAssembly 时,首先想到的就是 JavaScript。现在,我没有必须在 WebAssembly 和 JavaScript 中选一个的意思。实际上,我们期待开发者在一个项目中把 WebAssembly 和 JavaScript 结合使用。但是,比较这两者是有用的,这对你了解 WebAssembly 有一定帮助。 1. 一点点性能历史 1995 年 JavaScript 诞生。它的设计时间非常短,前十年发展迅速。 紧接着浏览器厂商们就开始了更多的竞争。 2008年,人们称之为浏览器性能大战的时期开始了。很多浏览器加入了即时编译器,又称之为JITs。在这种模式下,JavaScript在运行的时候,JIT 选择模式然后基于这些模式使代码运行更快。 这些 JITs 的引入是浏览器运行代码机制的一个转折点。所有的突然之间,JavaScript 的运行速度快了10倍。 随着这种改进的性能

数字图像处理工具箱问题记录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20-01-30 03:50:22
最近新增几个功能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功能与功能之间耦合性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修改起来很麻烦,而且非常不方便。 之前都是工厂模式,按步骤写代码,流水线一样,导致代码可维护性比较差,这个时候面向对象编程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把每个步骤都隔离开来,修改的时候只需要更改那一部分,不会像我现在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一步准备修改代码布局,把整个程序的写法换了。不过又是个大工程,先把网易的作业做完再搞这个优化了,实在不行现在这个版本也可以用。 来源: CSDN 作者: Markfound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622537/article/details/104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