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l

Es问题--索引mapping日期类型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8-14 20:26:38
在 JSON 文档中,日期表示为字符串.Elasticsearch 使用一组预先配置的格式来识别和解析这些字符串表示为 milliseconds-since-the-epoch in UTC. 除了内置格式,你可以使用熟悉的 yyyy/MM/dd 语法指定自己的自定义格式. curl -XPUT 'localhost:9200/my_index?pretty'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 { "mappings": { "my_type": { "properties": { "date": { "type": "date", "format":"yyyy-MM-dd HH:mm:ss||yyyy-MM-dd||epoch_millis" } } } } }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3727895/blog/4316817

041. 通过 Lua 扩展 Nginx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8-14 20:11:19
1. ngx_lua 模块 Nginx 模块需要用 C 开发,而且必须符合一系列复杂的规则,最重要的用 C 开发模块必须要熟悉 Nginx 的源代码,使得开发者对其望而生畏。 ngx_lua 模块通过将 lua 解释器集成进 Nginx,可以采用 lua 脚本实现业务逻辑。 该模块具有以下特性: 高并发、非阻塞地处理各种请求。 Lua 内建协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异步回调转换成顺序调用的形式。 每个协程都有一个独立的全局环境(变量空间),继承于全局共享的、只读的“comman data”。 得益于 Lua 协程的支持,ngx_lua 在处理 10000 个并发请求时只需要很少的内存。根据测试,ngx_lua 处理每个请求只需要 2KB 的内存,如果使用 LuaJIT 则会更少。 ngx_lua 非常适合用于实现可扩展的、高并发的服务。 2. 协程(Coroutine) 1. 协程类似一种多线程,与多线程的区别 协程并非 os 线程,所以创建、切换开销比线程相对较小。 协程与线程一样有自己的栈、局部变量等,但是协程的栈是在用户进程空间模拟的,所以创建、开销很小。 多线程程序是多个线程并发执行,也就是说在一瞬间有多个控制流在执行。而协程强调的是一种多个协程间协作的关系,只有当一个协程主动放弃执行权,另一个协程才能取得执行权,所以在某一瞬间,多个协程间只有一个在运行。

终端命令行之Web浏览器

牧云@^-^@ 提交于 2020-08-14 18:22:24
  Linux命令行是强大的工具,命令行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命令行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之前虫虫给大家写过一些命令的的介绍,命令行的工具,命令行下的开发。实际上命令行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本文我们来介绍一下命令行下的网络冲浪工具命令行浏览器。   lynx   lynx一个历史悠久纯文本web浏览器,最初发布可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1997年。lynx采用C语言编写,以GGPLv2协议发布,目前最新版本为2.8.9,而且还在积极更新中开发版本为2.9.0。lynx是一款扩平台的浏览器,可以运行在Un*x系, MacOS, VMS, Windows 95/98/NT/32, DOS386+ (but not 3.1, 3.11), 以及OS/2 EMX等,是一个可高度配置的web浏览器。   lynx安装很简单,直接用发行版的包管理器安装,比如CentOS下可以用   yum install lynx   安装   lynx的使用用方法:   lynx 网站URL   lynx更多选项可以按h获取帮助说明。   地址:lynx.invisible-island.net   links   Links由twibright Lab推出的以GPL开源的web浏览器,支持文本模式和图形页模式。Links支持跨平台,可以在Linux、Windows、OS X和OS/2等主流操作系统下使用

怎样从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20-08-14 15:26:22
已移动至: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961711/answer/34891413 ★★★★ ★ FBI WARNING ★ ★★★★ 以下操作相当于给内网的防火墙上开了个洞,会给整个内网带来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避免产生法律问题,请在操作前务必向网络管理员咨询您的操作权限! ★ ★★★★ ★ ★★★★ ★ ★★★★ ★ ★★★ 《基于VPS服务器的内网代理转发方案》 前言 假设我们在内网有一个自己的电脑A(运行Win7),希望在外网家中用另一台电脑B(运行Win7)访问内网资源,或伪装为内网电脑访问外网资源。 由于内网电脑没有公网IP,所以外网电脑无法直接向内网电脑发起连接。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从内网电脑主动向一个公网服务器发起一个连接,外网电脑通过这个服务器使用这一连接,再通过内网电脑进行访问。 现在已有许多商业内网代理服务器可以实现此功能,比如花生壳、步轻云、TeamView、GoToMyCloud等等。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使用第三方的公网服务器就必须为第三方付费 ,并且这些服务器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此外,由于数据包会流经第三方,因此对 数据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 随着个人VPS服务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朋友想用自己的VPS服务器作为内网代理,这样既安全又免费。本套方案实现了这一目标,并具有以下无可替代的优势:

Skywalking 8: 如何启用自监控(SelfObservability)

可紊 提交于 2020-08-14 13:52:10
群里问的比较多,正好我看到这块。闲话不表。 skywalking 支持telemetry, 所以我们需要开启配置:编辑config/application.yml文件,改为如下,端口这里用了1543,当然可以自定义。 telemetry: selector: ${SW_TELEMETRY:prometheus} none: prometheus: host: ${SW_TELEMETRY_PROMETHEUS_HOST:0.0.0.0} port: ${SW_TELEMETRY_PROMETHEUS_PORT:1543} Skywalking 支持 prometheus fetcher,所以可以去采集指标。同样编辑config/application.yml, 将active设为true prometheus-fetcher: selector: ${SW_PROMETHEUS_FETCHER:default} default: active: ${SW_PROMETHEUS_FETCHER_ACTIVE:true} 编辑config/fetcher-prom-rules/self.yaml target 改为你的ip和上面定义的端口,这里主要是为了在UI上显示实例。kill 掉skywalking server, 重启服务。 可以在本地验证:curl localhost:1543

Elasticsearch:创建 API key 接口访问 Elasticsearch

蓝咒 提交于 2020-08-14 13:34:04
在之前我的文章 “ Elastic:使用Postman来访问Elastic Stack ” 中我介绍了如何在应用中访问 Elasticsearch。在那里,我们使用了最基本的 Basic authentication 的方法来访问 Elasticsearch。这种方法不好的地方就是每个用户所有的请求的验证都是一样的:使用的是同样的一个用户名及密码的 Base64 编码。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创建 API key 来提供对 Elasticsearch 的访问。通过这个方法,一个用户可以动态生成无数个 API Key 的访问。 官方文档,可以在 链接 找到。 接口 它的接口非常简单: POST /_security/api_key PUT /_security/api_key API Key 由 Elasticsearch API key 服务创建,当您在 HTTP 接口上配置TLS时,该服务会自动启用。 请参阅加密 HTTP客户端通信 。 或者,你可以显式启用 xpack.security.authc.api_key.enabled 设置。 在生产模式下运行时,引导检查会阻止您启用 API key 服务,除非你还在 HTTP 接口上启用了TLS。 成功创建 API key API 调用将返回一个JSON结构,其中包含API 密钥,其唯一 ID 和名称。 如果适用

【Web】Keepalived+Nginx 实现高可用集群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8-14 12:31:53
什么是Keepalived      Keepalived是用C语言编写的路由软件。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Linux系统和基于Linux的基础结构提供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的简单而强大的功能。 负载平衡框架依赖于提供第4层负载平衡的著名且广泛使用的Linux虚拟服务器(IPVS)内核模块。Keepalived实现了一组检查器,以根据其运行状况动态,自适应地维护和管理负载平衡的服务器池。另一方面,VRRP实现了高可用性 协议。VRRP是路由器故障转移的基础砖。此外,Keepalived还实现了一组VRRP有限状态机的挂钩,从而提供了低级和高速协议交互。为了提供最快的网络故障检测,Keepalived实施BFD协议。VRRP状态转换可以考虑BFD提示来驱动快速状态转换。Keepalived框架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一起使用以提供弹性基础架构。   Keepalived是免费软件;您可以根据自由软件基金会发布的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条款重新分发和/或修改它   官网: https://www.keepalived.org/ Keepalived+Nginx 高可用集群(主从模式)   架构图      服务器准备     准备2台服务器172.18.0.3(主)、172.18.0.2(备),系统CentOS     一个虚拟IP:172.18.0.80(自己网络内,未被其他主机占用IP即可)

Failed to connect to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port 443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8-14 06:01:15
Mac 安装 homebrew: /usr/bin/ruby -e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mebrew/install/master/install)"   报错: Failed to connect to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port 443 这个是你的主机无法连接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导致的 解决办法: 使用国内的源 /bin/zsh -c " $(curl -fsSL https://gitee.com/cunkai/HomebrewCN/raw/master/Homebrew.sh) "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014448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299292/blog/4289039

容器技术之Docker数据卷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8-14 03:57:27
  前一篇随笔中我们了解了docker的网络相关说明,回顾请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qiuhom-1874/p/12952616.html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docker的数据管理相关说明;   在前面的博客中我们有强调过docker的镜像是分层构建的,把镜像启动为容器后,docker会加载只读层镜像并在镜像最顶层添加一个读写层;我们还说过该读写层不属于镜像属于容器;如果该容器宕掉了,那么随之镜像最顶层的读写层也随之消失;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之前运行的容器,在宕掉前在可写层生成的数据怎么保存下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docker的COW机制吧;   如上图所示,docker镜像是分层构建的,在最下面一层的数据到第二层或更高层有相同数据时,在上面一层的数据就会覆盖下面一层相同的数据;从而使得在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相同的数据只会存在一份,不同的数据都会存在;同样的道理,docker镜像通过层层镜像构建,在docker镜像最顶层看到的数据就应该是下面若干层重叠以后,相同的数据在最上层只会看到一份,而其他数据则是由下面若干层不同数据的叠加构成;在运行层容器时,容器内部看到的数据就是所有层镜像不同数据的集合和相同数据留一份的结果;如果运行过程中容器修改了现有文件,那么该文件就从读写层下面去复制一份到读写层,该文件的原来在只读层的文件还是存在

centOS 通过yum 安装nodejs和npm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20-08-14 03:33:56
官方查看有哪些版本,查找自己想要的nodejs源 https://github.com/nodesource/distributions 比如我安装14.x 先安装源: curl -sL https: // rpm.nodesource.com/setup_14.x | bash - 然后: yum -y install nodejs 通过:node -v 和npm -v 查看版本,说明安装成功 替换为淘宝NPM镜像 首先我们可以查看原本的镜像地址: npm get registry https: // registry.npmjs.org/ 然后替换成淘宝的: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 // registry.npm.taobao.org/ 如果想恢复原来的镜像地址: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s: // registry.npmjs.org/ 如果用淘宝定制的cnpm工具来代替默认的npm: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https: // registry.npm.taobao.org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298883/blog/443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