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参数

U-Boot移植(6)总结U-Boot工程的总体结构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19-12-18 16:09:12
1、源代码组织 对于ARM而言,主要的目录如下: board 平台依赖  存放电路板相关的目录文件,每一套板子对 应一个目录。如 smdk2410(arm920t)   cpu 平台依赖  存放CPU相关的目录文件,每一款CPU对应一个目录,例如: arm920t 、 xscale、 i386 等目录 lib_arm 平台依赖  存放对ARM体系结构通用的文件,主要用于实现ARM平台通用的函数, 如 软件浮点。 common 通用 通用的多功能函数实现,如 环境,命令,控制台相关 的函数实现。 include 通用 头文件和开发板配置文件,所有开发板的配置文件都在 configs 目录下 lib_generic 通用 通用库函数的实现 net 通用 存放 网络协议 的程序 drivers 通用 通用的设备驱动程序,主要有以太网接口的驱动,nand驱动。 ....... 2.makefile简要分析 所有这些目录的编译连接都是由顶层目录的makefile来确定的。 在执行make之前,先要执行make $(board)_config 对工程进行配置,以确定特定于目标板的各个子目录和头文件。 $(board)_config:是makefile 中的一个伪目标,它传入指定的CPU,ARCH,BOARD,SOC参数去执行mkconfig脚本。

CentOS查看CPU、内存、网络流量和磁盘 I/O【详细】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18 13:39:15
安装 yum install -y sysstat sar -d 1 1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U-Boot编译过程完全分析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2-18 10:50:22
本文转载于:http://www.cnblogs.com/heaad/archive/2010/07/17/1779806.html 2.1 U-Boot Makefile分析 2.1.1 U-Boot编译命令 对于mini2440开发板,编译U-Boot需要执行如下的命令: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使用上面的命令编译U-Boot,编译生成的所有文件都保存在源代码目录中。为了保持源代码目录的干净,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一个外部目录,而不是在源代码目录中,下面的2种方法都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 /tmp/build目录: $ export BUILD_DIR=/tmp/build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或 $ make O=/tmp/build mini2440_config (注意是字母O,而不是数字0) $ make all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方便读者理解,这里主要针对第一种编译方式(目标输出到源代码所在目录)进行分析。 2.1.2 U-Boot配置、编译、连接过程 U-Boot开头有一些跟主机软硬件环境相关的代码,在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这些代码都被执行一次。 1. U-Boot 配置过程 ( 1 )定义主机系统架构 HOSTARCH := $(shell uname -m

YARN的内存和CPU配置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2-18 04:28:16
时间 2015-06-05 00:00:00 JavaChen's Blog 原文 http://blog.javachen.com/2015/06/05/yarn-memory-and-cpu-configuration.html 主题 YARN Hadoop YARN同时支持内存和CPU两种资源的调度,本文介绍如何配置YARN对内存和CPU的使用。 YARN作为一个资源调度器,应该考虑到集群里面每一台机子的计算资源,然后根据application申请的资源进行分配Container。Container是YARN里面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内存以及CPU资源。 在YARN集群中,平衡内存、CPU、磁盘的资源的很重要的,根据经验,每两个container使用一块磁盘以及一个CPU核的时候可以使集群的资源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利用。 内存配置 关于 内存 相关的配置可以参考hortonwork公司的文档 Determine HDP Memory Configuration Settings 来配置你的集群。 YARN以及MAPREDUCE所有可用的内存资源应该要除去系统运行需要的以及其他的hadoop的一些程序,总共保留的内存=系统内存+HBASE内存。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确定应该保留的内存: 每台机子内存 系统需要的内存 HBase需要的内存 4GB 1GB 1GB 8GB 2GB

YARN架构设计详解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18 04:26:30
一、 YARN基本服务组件 YARN是Hadoop 2.0中的资源管理 系统 ,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MRv1中的JobTracker拆分成了两个独立的服务:一个全局的资源管理器ResourceManager和每个应用程序特有的ApplicationMaster。其中ResourceManager负责整个 系统 的资源管理和分配,而ApplicationMaster负责单个应用程序的管理。 YARN总体上仍然是master/slave结构,在整个资源管理框架中,resourcemanager为master,nodemanager是slave。Resourcemanager负责对各个nademanger上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当用户提交一个应用程序时,需要提供一个用以跟踪和管理这个程序的ApplicationMaster,它负责向ResourceManager申请资源,并要求NodeManger启动可以占用一定资源的任务。由于不同的ApplicationMaster被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因此它们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YARN的基本组成结构,YARN主要由ResourceManager、NodeManager、ApplicationMaster和Container等几个 组件 构成。 ResourceManager是Master上一个独立运行的进程,负责集群统一的资源管理、调度、分配等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 输入/输出系统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2-18 02:35:31
I/O 系统基本概念 I/O 系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如下: 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及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才能访问的外存储结构。 接口。在各个外设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时进行各种协调工作的逻辑部件。协调包括传输过程中速度的匹配、电平和格式转换等。 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系统输入命令和文本、数据等信息的部件。键盘和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输出到计算机外部进行显示、交换等的部件。显示器和打印机是最基本的输出设备。 外存设备。指除计算机内存及 CPU 缓存等外的存储器。硬磁盘、光盘等是最基本的外存设备。 一般来说,I/O 系统由 I/O 软件和 I/O 硬件两部分构成: I/O 软件。包括驱动程序、用户程序、管理程序、升级补丁等。通常采用 I/O 指令和通道指令实现 CPU 与 I/O 设备的信息交换。 I/O 硬件。包括外部设备、设备控制器和接口、I/O 总线等。通过设备控制器来控制 I/O 设备的具体动作:通过 I/O 接口与主机(总线)相连。 在输入/输出系统中,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而传输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 I/O 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式有以下 4 种: 程序查询方式。由 CPU 通过程序不断查询 I/O 设备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从而控制 I/O 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 程序中断方式。只在 I/O 设备准备就绪并向 CPU

CentOS查看CPU、内存、网络流量和磁盘 I/O【详细】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18 01:55:27
安装 yum install -y sysstat sar -d 1 1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如何优雅的使用线程池

瘦欲@ 提交于 2019-12-17 17:43:3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线程池不仅在项目中是非常常用的一项技术而且在面试中基本上也是必问的知识点,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来巩固一下线程池的相关知识。在了解线程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 进程 什么是 线程 进程 程序:一般是一组CPU指令的集合构成的文件,静态存储在诸如硬盘之类的存储设备上 进程:当一个程序要被计算机运行时,就是在内存中产生该程序的一个运行时实例,我们就把这个实例叫做进程 用户下达运行程序的命令以后,就会产生一个进程,同一个程序可以产生多个进程(一对多的关系),以允许同时有多个用户运行同一个程序,却不会相冲突。 进程需要一些资源才能工作,如CPU的使用时间、存储器、文件、以及I/O设备,且为依序逐一执行,也就是每个CPU核心任何时间内仅能运行一项进程。但是在一个应用程序中一般不会是只有一个任务单条线执行下去,肯定会有多个任务,而创建进程又是耗费时间和资源的,称之为重量级操作。 创建进程占用资源太多 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数据在不同的内存空间传来传去,所以进程间通信会更加耗费时间和资源 线程 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大部分情况下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实际的运作单位。一个进程可以并发多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任务。同一个进程中的多条线程共享该进程中的全部虚拟资源,例如虚拟地址空间、文件描述符、信号处理等等

inux 资源监控分析-pidstat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19-12-17 16:28:04
pidstat是sysstat工具的一个命令,用于监控全部或指定进程的cpu、内存、线程、设备IO等系统资源的占用情况。pidstat首次运行时显示自系统启动开始的各项统计信息,之后运行pidstat将显示自上次运行该命令以后的统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统计的次数和时间来获得所需的统计信息。 [root@tspvggdb01-test1-rgtj1-tj1 logs]# pidstat -help Usage: pidstat [ options ] [ <interval> [ <count> ] ] Options are: [ -C <command> ] [ -d ] [ -h ] [ -I ] [ -l ] [ -r ] [ -t ] [ -u ] [ -V ] [ -w ] [ -p { <pid> [,...] | SELF | ALL } ] [ -T { TASK | CHILD | ALL } ] -u:默认的参数,显示各个进程的cpu使用统计 -r:显示各个进程的内存使用统计 -d:显示各个进程的IO使用情况 -p:指定进程号 -w:显示每个进程的上下文切换情况 -t:显示选择任务的线程的统计信息外的额外信息 -T { TASK | CHILD | ALL } 一、所有进程CPU的使用情况 PID:进程ID %usr:进程在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lr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原则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17 08:08:09
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由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测试目的,不同的性能关注点) 查找瓶颈时按以下顺序,由易到难。 服务器硬件瓶颈-〉网络瓶颈(对局域网,可以不考虑)〉服务器操作系统瓶颈(参数配置)〉中间件瓶颈(参数配置,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应用瓶颈(SQL语句、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算法等) 注:以上过程并不是每个分析中都需要的,要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分析的深度。对一些要求低的,我们分析到应用系统在将来大的负载压力(并发用户数、数据量)下,系统的硬件瓶颈在哪儿就够了。 分段排除法 很有效 分析的信息来源: 1)根据场景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提示信息 2)根据测试结果收集到的监控指标数据 一.错误提示分析 分析实例: 1)Error: Failed to connect to server "payment.baihe.com″: [10060] Connection Error: timed out Error: Server "user.baihe.com″ has shut down the connection prematurely 分析: A、应用服务死掉。 (小用户时:程序上的问题。程序上处理数据库的问题) B、应用服务没有死 (应用服务参数设置问题) 例:在许多客户端连接Weblogic应用服务器被拒绝,而在服务器端没有错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