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脚本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06 04:30:31
由于需要处理的硬盘太多,所做的重复操作太多,写成脚本parted.sh方便。 # /dev/sda|b|d|e|g|h|i|j|k|l 分别是10块硬盘,/dev/sdc 和 /dev/sdf 是用做 journal 的 SSD: # vi parted.sh #!/bin/bash set -e if [ ! -x "/sbin/parted" ]; then echo "This script requires /sbin/parted to run!" >&2 exit 1 fi DISKS="a b d e g h i j k l" for i in ${DISKS}; do echo "Creating partitions on /dev/sd${i} ..." parted -a optimal --script /dev/sd${i} -- mktable gpt parted -a optimal --script /dev/sd${i} -- mkpart primary xfs 0% 100% sleep 1 #echo "Formatting /dev/sd${i}1 ..." mkfs.xfs -f /dev/sd${i}1 & done SSDS="c f" for i in ${SSDS}; do parted -s /dev/sd${i}

linux磁盘管理--2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19-12-06 03:49:06
raid 多个磁盘合成一个“阵列”来提供更好的性能、冗余,或者两者都提供 提高IO能力     磁盘并行读写 提高耐用性     磁盘冗余来实现 级别:多块磁盘组织在一起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 RAID实现的方式     外接式磁盘阵列:通过扩展卡提供适配能力     内接式RAID:主板集成RAID控制器,安装OS前在BIOS里配置     软件RAID:通过OS实现 RAID级别 RAID-0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S1,S2,...) 无容错能力 最少磁盘数:2, 2+ RAID-1 :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略有下降 可用空间:N/2*min(S1,S2,...) 利用率50% 有冗余能力 最少磁盘数:2, 2N RAID-5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1)*min(S1,S2,...) 利用率 N-1/N 有容错能力:允许最多1块磁盘损坏 最少磁盘数:3, 3+            RAID-6 :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2)*min(S1,S2,...) 利用率 N-2/N 有容错能力:允许最多2块磁盘损坏 最少磁盘数:4, 4+              RAID-10: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S1,S2,...)/2 利用率50% 有容错能力:每组镜像最多只能坏一块 最少磁盘数:4, 4+           

linux磁盘管理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2-05 22:58:48
一些基础 硬盘接口类型 ide 早期家庭电脑 scsi 早期服务器 sata 目前家庭电脑 sas 目前服务器 raid卡--阵列卡 网卡绑定 ABI 应用程序与OS之间的底层接口 API 应用程序调用第三方库的接口 Windows 磁盘分区方式,不同的方式,BIOS的设置是不同的 硬盘分区格式为MBR格式,启动模式应该为Legacy; 硬盘分区格式为GUID(GPT)格式,启动模式应该为UEFI BIOS+MBR 以前的方式,分区最大支持2T 与UEFI+GPT 是目前最新的方式,硬盘支持容量特别大 硬盘寻址方式与空间大小:由于CHS寻址方式的寻址空间在大概8GB以内,所以在磁盘容量小于大概8GB 时,可以使用CHS寻址方式或是LBA寻址方式;在磁盘容量大于大概8GB时,则 只能使用LBA寻址方式 设备在Linux的命名方式 : SCSI, SATA, SAS, IDE,USB: /dev/sd ? 设备都以/dev/sd开头 虚拟磁盘:/dev/vd 、/dev/xvd ? 不同磁盘标识:a-z,aa,ab… /dev/sda, /dev/sdb, ... ? 第一块磁盘就是a ,第二块就是b..... 同一设备上的不同分区:1,2, ... /dev/sda1, /dev/sda5 第一个分区就是1,第二个分区就是2.... 分区类型 MBR:(只支持2T的硬盘分区) 主分区

[CentOS7] 磁盘分区(gdisk, fdisk)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2-05 17:12:43
声明:本文主要总结自: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第七章、Linux 磁碟與檔案系統管理 ,如有侵权,请通知博主 磁盘分区步骤:   1.先找出当前有哪些磁盘lsblk或blkid(也就是确定是sda还是vda等等)   2.再找出分区表类型parted /dev/xxx print(是MBR还是GPT)   3.如果是MBR则采用f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如果是GPT则采用g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   4.分区后用partprobe更新kernel分区表   5.磁盘进行格式化mkfs 1.先找出当前有哪些磁盘lsblk或blkid(也就是确定是sda还是vda等等) 2.再找出分区表类型parted /dev/xxx print(是MBR还是GPT) 3.如果是MBR则采用f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如果是GPT则采用g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 4.分区后用partprobe更新kernel分区表 5.磁盘进行格式化mkfs 到此磁盘分区已经结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rianyi/p/7927064.html 来源: CSDN 作者: weixin_30404405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404405/article

磁盘分区挂载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05 17:10:11
两种分区模式 刷新分区 partprobe fdisk parted 磁盘的文件格式化 mkfs.ext4 /dev/vdc1 mkfs.xfs /dev/vdc2 检测文件系统 blkid /dev/vdc1 blkid /dev/vdc2 利用挂载点进行访问 mkdir /tang mkdir /ming vim /etc/fatab /dev/vdc1 /tang defaults 0 0 /dev/vdc2 /ming dedaults 0 0 检测挂载信息 mount -a 展示挂载访问 df -h 来源: CSDN 作者: 万金油——King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816196/article/details/82599212

磁盘管理1--磁盘分区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2-05 17:09:53
1.名词解释 分区方式: mbr(bootloader引导程序446字节,mpt主分区表64字节,55a硬盘标识2字节)、gpt 主分区 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 2.磁盘查看命令 fdisk -l ##系统中的所有磁盘设备 df -Th ##系统正在挂载的磁盘设备 blkid ##系统可以挂载的磁盘设备id 3.分区划分 fdisk /dev/vdb ##建立磁盘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v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Command (m for help): m ##获得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分区 g create a new empty GPT partition table G create an IRIX (SGI) partition

linux磁盘管理

Deadly 提交于 2019-12-05 17:07:35
设备查看命令 fdisk -l 系统存在的设备 cat /proc/partitions 系统识别的设备 blkid 系统中可以用的设备 df 系统中正在挂载的设备 lsblk 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而且还能显示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磁盘分区 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用fdisk命令磁盘分区 [root@server11 Desktop]# fdisk /dev/v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Linux:使用LVM进行磁盘管理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2-04 15:16:52
LVM的概念 LVM 可以实现对磁盘的动态管理,在磁盘不用重新分区的情况下动态调整文件系统的大 小,利用 LVM 管理的文件系统可以跨越磁盘。 “/boot”分区用于存放系统引导文件,不能应 用 LVM 机制。 物理卷 PV,经过处理后的磁盘分区。 卷组 VG,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卷组成,类似于非 LVM 系统中的物理磁盘。 逻辑卷 LV,在逻辑卷之上可以创建文件系统,类似于非 LVM 系统中的磁盘分区。 物理块 PE,物理卷的组成部分,PE 的大小默认为 4MB,大小可调,一个卷组中最多能包括 65534 个 PE。 LVM的管理命令 # 功能 物理卷管理 卷组管理 逻辑卷管理 # scan 扫描 pvscan vgscan lvscan # Create 建立 pvcreate vgcreate lvcreate # Display 显示 pvdisplay vgdisplay lvdisplay # Remove 删除 pvremove vgremove lvremove # Reduce 缩减 vgreduce lvreduce # Extend 扩展 vgextend lvextend 配置过程 1.创建磁盘分区 创建分区,并修改分区标记为 8e 2.创建物理卷 PV(相当于图形操作中的初始化磁盘) pvcreate 分区1 [分区2] 3.创建卷组 VG vgcreate

Linux:挂载磁盘分区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04 15:12:02
查看挂载的分区 df 命令主要用来了解系统中已经挂载的各个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常用选项: “-h” ,显示更易读的容量单位; “-T” ,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 常使用的查看方式,可用查看得更加全面 df -hT 挂载磁盘分区 挂载就是指定系统中的一个目录作为挂载点,用户通过访问这个目录来实现对硬盘分区的数据存取操 作。例如把/dev/sdb5 挂载到/tmp/目录,当用户在/tmp/目录下执行数据存取操作时,Linux 系统就知道要 到/dev/sdb5 上执行相关的操作 挂载由 mount 命令来完成,可以灵活的挂载各种类型的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mount [选项] [设备名] [挂载点] -t fstype 指定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类型,如果不清楚,可以使用-t auto 让系统 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 -r 以只读的方式挂载文件系统 -w 以读写的方式挂载文件系统,默认选项 -o 设置挂载属性 -a 挂载/etc/fstab 文件中记录的设备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可以省略(由系统自动识别) 文件系统对应分区的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为用户指定用于挂载的目录 挂载光盘 在挂载光盘和 U 盘等外围设备时一般习惯性地将挂载点放在/mnt 目录下。 光盘对应的设备文件通常为“/dev/cdrom” ,将光盘挂载到“/mnt/cdrom”目录。 挂载移动存储设备

Linxu:磁盘分区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4 15:11:29
了解磁盘分区 磁盘的物理组成: 圆形的磁盘盘(主要记录数据的部分); 机械手臂,与在机械手臂上的磁盘读取头(可擦写磁盘盘上的数据); 主轴马达,可以转动磁盘盘,让机械手臂的读取头在磁盘盘上读写数据。 扇区(Sector)为最小的物理储存单位,每个扇区为 512 bytes; 将扇区组成一个圆,那就是磁柱(Cylinder),磁柱是分割槽(partition)的最小单位; 第一个扇区最重要,里面有: 主引导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占有 446 bytes。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占有 64 bytes。 各种接口的磁盘在 Linux 中的文件名分别为: /dev/sd[a-p][1-15]:为 SCSI, SATA, USB, Flash 随身碟等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dev/hd[a-d][1-63]:为 IDE 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磁盘的分区: 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硬盘的限制)。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分割出来的分区; 能被格式化用作存储数据的分区是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不能被格式化。 逻辑分区的数量根据操作系统而不同,在 Linux 系统中,IDE 硬盘最多有 59 个逻辑分区(5 号到 63 号), SATA 硬盘则有 11 个逻辑分区(5 号到 1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