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CCNP1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20-01-22 02:09:44
CCNA知识总结 自己补充: 传输层的 数据分段 是为了打破数据的连续性,使得数据可以较为公平的分到带宽,而不会因为包太大使得别的数据包没有空间传送 mac地址 是二层的以太网协议提供的,当在使用二层的ppp、hdlc、帧中继的时候 就不再使用mac地址 传输层的基本操作是 数据分段 和提供 端口号 ,传输层的协议有TCP和UDP,但传输层不能单单的理解为是否是可靠传输,UDP是实现基本的传输层操作(分段和端口号),TCP是在实现基本的传输层操作之外还提供可靠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 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为上层服务提供FCS校验 MAC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 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物理寻址 MTU: 最大传输单元 - -默认1500字节 端口号: 0-65535 占用数据包中的两个字节 静态端口- -注名端口 1-1023 动态端口- -高端口 1024-65535 端口作用: 区分不同进程和不同服务 模拟情景: A访问服务器B,A上的程序启动时由A的系统随机在动态端口为其分配一个端口号 A在访问B时,将该端口号(进程号)作为数据包中的源端口号 B在接收到A的数据时不关注源端口号,但B在给A回复消息时,必须使用A的进程号来作为目标端口号 A的进程在访问服务器B时,目标端口号为B的服务端口号(注明端口) 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

TCP/IP协议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1-21 18:48:57
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协议,或称为TCP/IP协议栈,或互联网协议系列。 TCP/IP协议栈 (按 TCP/IP参考模型 划分),TCP/IP分为4层,不同于OSI,他将OSI中的会话层、表示层规划到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主要协议有 Telnet 、 FTP 、 SMTP 等,是用来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或者按不同应用要求与方式将数据传输至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 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际互联层(network layer)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复习NA第一天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20-01-20 00:38:27
网络是由网络连接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将网络终端设备连接起来,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传输的平台。 1.OSI与TCP/IP两者的模型结构: 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的界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表示层: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会话层:发现、建立、维持、终止会话进程 传输层:1.根据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2.提供可靠的传输: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TCP    UDP     3.数据分段:MSS--最大段长度   MTU--最大传输单元 网络层:根据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为上层提供FCS校验       MAC媒介访问控制子层---根据MAC地址来进行物理寻址 物理层:定义电气电压、光学特性、接口规范 TCP/IP—实际应用模型(五层或四层) 应用层(将OSI的上三层统称为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2.必知点: MA—多路访问网络,在一个网段内节点的数量不限制; 点到点网络—在一个网段内只能存在两个节点; 判断网络类型的方法不是关注现下的网络拓扑结构,而是通过二层的封装技术来判断; 例如: 二层为以太网为MA 二层为HDLC/PPP为点到点 MA网络需要物理寻址; 点到点网络不需要物理寻址;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字节 端口号:0-65535 其中1-1023为注明端口 静态端口

网络 TCP/IP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01-19 01:50:27
TCP/IP 基础知识 分组技术 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一条线路 tcp/ip 代表什么 利用 IP 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 RFC 协议的说明,STD 管理 RFC 互联网结构 互联网由很多较小范围的网络组成,每个小网由 骨干网 和 末端网 组成 TCP/IP 协议分层模型 物理层 将二进制的0和1和电压高低,光的闪灭和电波的强弱信号进行转换 链路层 代表驱动 网络层 使用 IP 协议,IP 协议基于 IP 转发分包数据 IP 协议是个不可靠协议,不会重发 IP 协议发送失败会使用ICMP 协议通知失败 ARP 解析 IP 中的 MAC 地址,MAC 地址由网卡出厂提供 IP 还隐含链路层的功能,不管双方底层的链路层是啥,都能通信 传输层 通用的 TCP 和 UDP 协议 TCP 协议面向有连接,能正确处理丢包,传输顺序错乱的问题,但是为了建立与断开连接,需要至少7次的发包收包,资源浪费 UDP 面向无连接,不管对方有没有收到,如果要得到通知,需要通过应用层 会话层 以上分层 TCP/IP 分层中,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集中在一起 网络管理通过 SNMP 协议 TCP/IP 分层模型与通信示例 发包过程 表示层转码,会话层决定何时建立连接,传输层负责建立连接,断开连接和发送数据,保证数据能顺利发送至对端。TCP 协议(传输层)在数据前附加一个首部

JAVA光头之路(十)--网络编程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20-01-18 23:02:27
网络编程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的系统。网络编程就就是编写程序使联网的两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Java语言对网络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通过其提供的接口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网络编程。 网络分层 通过网络发送数据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必须仔细地协调网络的物理特性以及所发送数据的路基特征。为了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隐藏这种复杂性,网络通信的不同方面被分解为多个层。每一层表示为物理硬件(即线缆和电流)与所传输信息之间的不同抽象层次。 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了数据传输后的操作,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 传输层 传输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源端节点到目的端节点之间可靠的信息传输。传输层需要解决跨越网络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对底层不可靠的网络,建立连接时需要三次握手,释放连接时需要四次挥手。 网际层 网际层涉及源主机节点到目的主机节点之间可靠的网络传输,它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路由选择、网络寻址、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 主机网络层 主机网络层定义了一个特定的网络接口(如以太网或WiFi天线)如何通过物理连接向本地网络或世界其他地方发送IP数据报。主机网络层中,由连接不同计算机的硬件(线缆

传输层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20-01-16 16:27:37
一、OSI和DoD模型 传输层最大数据包是65535字节,而网络层数据最大只有1480字节。所以需要分段,但是只要分段,就有可能丢包,因为网络层不负责可靠传输。所以要求服务器和客户端保持会话,直到数据传输完成。 二、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的关系 (1)TCP和UDP协议和不同的端口即可对应一个应用层的协议。 (2)熟知数值一般为0-1023,登记端口号数值1024-49151,客户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 (3)常用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端口(号): http = TCP + 80 Https = TCP + 443 RDP = TCP + 3389 ftp = TCP + 21 共享文件夹 = TCP + 445 SMTP = TCP + 25 POP3 = TCP + 110 telnet = TCP + 23 SQL = TCP + 1433 DNS = UDP + 53 三、TCP协议与UDP协议 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应用场景:需要将要传输的文件分段传输时;就需要TCP协议来建立会话实现可靠传输;同时也有流量控制功能。(例如QQ传文件) 查看会话 netstat -n 查看建立会话的进程 netstat -nb 2.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应用场景

Socket快速简要了解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20-01-14 04:40:49
Socket快速简要了解 本文致力于 快速了解 Socket是什么以及 简洁地说明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但是获得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需要深入了解原理和具体细节(其实很有意思),以后有时间我会慢慢补充(更新的形式补坑,所以一些坑和扩展可以跳过)。 本文都只是我现阶段的了解!以及,参考的一些内容会尽量给出链接。 Socket一般译作套接字,从不同角度来看Socket的定义有多个。 定义1 :Socket是传输层连接的端点,传输层实现的是端到端通信,端点就是套接字。 插播:我一直觉得Socket应该分为两类(有这种说法)。因为从java.net这个包中可以看到ServerSocket这个类的说明是: 即:服务器套接字等待网络请求传入,基于请求执行一些操作(可能会返回结果给请求者)。可以称之为监听Socket。 用法: //创建监听Socket,等待接收连接Socket。 ServerSocket server = new ServerSocket ( port ) ; //accept()接收到连接Socket,用于读写 Socket socket = server . accept ( ) ; //获取输入流,之后可以读到缓冲区等。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socket . getInputStream ( ) ; Socket类的说明是: 即

计算机网络随堂小测试试题及答案(最新)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1-14 02:10:49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三、简答题 答案: 一、填空 二、选择 三、名词解释 上一版本地址https://blog.csdn.net/CSDNWuZhiChun/article/details/103455968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___ 自主 _ ____ 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 通信协议 _____ ; 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 _ 资源共享 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 总线型结构 ____ 、 ___ 星型结构 _______ 、 ____ 环型结构 ____ 和 _ 、 _ __ _ 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_ _ _ 。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___ 双绞线 __ 、 同轴电缆 ___、 ____ 光纤 __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 局域网 、___ 城域网 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 4 _ 层,其中3、4层是 传输层 、 运用层 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 存储转发式 ____ 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 B/S 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 128.0.0.0----191.255.255.255 __

UNP——第二章,传输层

寵の児 提交于 2020-01-12 22:48:22
1.为什么要了解协议   程序员与协议合作,完成应用。   了解协议是为了了解协议完成了什么,提供了什么服务,自己还应该做什么。 2.从协议的角度,套接字是什么   套接字是协议的接口,   IP套接字,代表可使用IP协议服务。   TCP套接字,代表可使用TCP协议服务。 3.对编程而言,UDP协议应该了解什么   (1)应用的消息被封装到UDP数据报,UDP数据包被封装到IP数据报。   (2)UDP不可靠,UDP不保证数据一定到达,按顺序到达,重复到达。   (3)UDP只保证到达的数据是正确的(进行了错误校验)   (4)UDP报是有长度的,应用可以获得长度(报式协议)   (5)UDP协议是无连接的,意味,一个UDP套接字可以向多个主机发UDP报,可以接收多个主机的UDP报。 4.TCP协议呢   (1)TCP是面向连接的,意味必须遵守建立连接,交换数据,断开连接   (2)TCP是可靠的,因为TCP有对方确认和己方超时重传机制,但TCP并不保证数据一定传递给对方,TCP只保证尽量传递,若传递失败,及时通知(通过断开连接的方式)   (3)TCP如何认为传递失败?       TCP会进行数次超时重传,如果都没有回复,就断开连接,表示失败,大概耗时4-15分钟(具体看实现)   (4)TCP如何确认超时?       TCP有RTT算法,以动态估算客户端服务器往返时间

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的概念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20-01-12 13:52:36
转: http://blog.csdn.net/superjunjin/article/details/7841099/ TCP/IP四层模型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分为四层,IP位于协议簇的第二层(对应OSI的第三层),TCP位于协议簇的第三层(对应OSI的第四层)。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