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OSI七层模型学习笔记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2-06 19:22:13
1、简介   什么是OSI模型呢?   OSI模型全名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计算机通讯需要用到必要的软件支持,它就是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即计算机网络软件),最经典的就是我们所要讲解的OSI模型。它是通过一个机器上的一个应用进程与另一个机器上的进程进行信息交互。 2、OSI七层模型解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此图来自http://www.cnblogs.com/fuchongjundream/p/3914236.html】   2.1、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20-02-06 05:50:59
使用_未来网络分析系统_进行抓包 应用层 数据 传输层 TCP头部 _ + 数据 数据段 segment 网络层 _ IP头部 + TCP头部 + 数据 数据包 segment 数据链路层 MAC头部 + IP头部 + TCP头部 + 数据 + 尾部 数据帧 frame 物理层 比特流 bit 数据的封装过程 1.在应用层,数据被“翻译”为网络世界使用的语言——二进制编码数据。 2.在传输层,上层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段,并为每个分段后的数据封装TCP报文头部。在TCP头部有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端口号,它用于标识上层的协议或应用程序,确保上层应用数据的正常通信。 3.在网络层,上层数据被封装上新的报文头部——IP头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上层数据包括TCP头部,也就是说,这里的上层是指传输层。对于网络层而言,它是“看不懂”TCP包头中的内容的,在它看来,无论是应用层的应用数据,还是TCP头部信息都属于上层数据。在IP头部中有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的逻辑地址。在IP头部中包含目标IP地址和源IP地址,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一些中间设备,如路由器,会根据目标IP地址来逻辑寻址,找到正确的路径将数据转发到目的端。 4.在数据链路层,上层数据被封装一个MAC头部,其内部有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MAC地址,先把它理解为固化在硬件设备中的物理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20-02-06 00:25:59
1, 摘要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几乎是工程师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是要精确掌握这两个概念并不容易:一方面,它们往往作为框架的一部分出现而湮没在框架之中;另一方面,它们会以其他更容易理解的概念出现,例如加密、持久化。然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选型却是系统设计或重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分布式、大数据量系统设计里面更为显著。恰当的序列化协议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强健性、安全性、优化系统性能,而且会让系统更加易于调试、便于扩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讲解“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并对比了当前流行的几种序列化协议,期望对读者做序列化选型有所帮助。   简介   文章作者服务于美团推荐与个性化组,该组致力于为美团用户提供每天billion级别的高质量个性化推荐以及排序服务。从Terabyte级别的用户行为数据,到Gigabyte级别的Deal/Poi数据;从对实时性要求毫秒以内的用户实时地理位置数据,到定期后台job数据,推荐与重排序系统需要多种类型的数据服务。推荐与重排序系统客户包括各种内部服务、美团客户端、美团网站。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为了实现与上下游各系统进行良好的对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选型往往是我们做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内容按如下方式组织: 第一部分给出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定义,以及其在通讯协议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部分从使用者的角度探讨了序列化协议的一些特性。

网络编程--杂识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2-04 23:46:02
/*--> */ /*--> */ 协议 ---- 乃是数据传输时要遵守的格式要求 两种常见的程序架构是 C/S 和 B/S 架构 C/S :优点,性能稳定,协议选用灵活,适用于大量数据缓存,尤以游戏较为常见 安装在用户电脑上,可能会对用户安全造成影响 开发效率方面,开发团队需编写服务端和客户端两端代码,联合调试是一场噩梦 B/S : 减少了厂商植入恶意插件的可能,相比 C/S 减少 1/3 工作量 ; 跨平台 必须支持 HTTP 协议,须不折不扣的支持 不支持庞大数据缓存 OSI 七层模型(物数网传会表应),除了 TCP 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IP 协议工作在网络层,基本上说的出来的协议都工作在应用层 × 额外的知识模拟电路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 物理层,这一层数据单位是比特(物理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定义 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 网络层:不同位置,不同主机之间的链接 传输层 : 端口号和进程,对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之后重组,这一层数据称之为段。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建立,不同系统间的通信(通过 IP 或 MAC ) 表示层:确保不同系统应用层数据能相互理解,读取,如有可能,这层会有个通用格式来完成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 应用层:为用户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数据包的封装 由于协议的存在,实际发送的数据层层封装,原始数据上套上应用层…然后逐一套上传输,网络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20-02-04 22:33:59
1.层数不同 2.在第三层中,OSI支持所有的网络层协议,TCP/IP仅支持internet协议(ip) 3.TCP/IP支持跨层分装,OSI不支持夸层封装。 ##跨层分装可夸过四层,也可夸过三层,如ospf 、eigrp、icmp直接夸过四层到三层,arp可跨过三层,stp直接跨过三层到二层,由于跨层分装引出问题如下: (1)为什么要跨层?因为跨层分装可以减少程序的开发量,并且便于后期的维护,其次设备的封装和解封装比较快,有利网络的传输。 (2)传输层有分段的作用,如果没有传输层,如何确保数据的MTU值?所以为了解决没有传输层的作用,网络层才有了分片,换言之,在跨层后,将由其他层面来完成被去掉层面的工作,由此也引出协议号(0~255),用于跨层封装时标记上层协议,如tcp6、udp17等,并且跨层常常在同一广播域内,但ICMP可以在整个网络。 来源: CSDN 作者: btmpw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85243/article/details/104175522

网络技术笔记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20-02-04 18:21:53
本书提到的Internet的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总共5层,OSI协议共7层、TCP/IP协议共4层对应每一层的信息分别叫做物理层(比特),数据链路(帧)、网络层(包)、传输层(段TPDU) 传输层的任务寻址:寻找对应的程序,确定与哪儿个程序进行通信建立连接: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释放连接:传输方必须对称释放,(非对称释放不能解决问题) 多路复用:DR(data request)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表示确实接收成功崩溃:传输w帧数据报之后,若其中有一真出错,其他都正确,根据协议5,错帧以后的全部重发,根据协议6,只重发出错帧。。数据报子网,如果给传输层对丢失的TPDU留有副本,可以通过重发来解决。虚电路子网, CIDR(无类域间路由)加上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实际上是前缀,假如有194.24.0.0/21,则前21位用来表示子网ID,后32-21=11位用来表示子网的节点,所以子网可以拥有2048个IP。 IPv4有多少位?32位4字节IPv6有多少位?128位16字节21端口主要为FTP使用的 计算机的端口地址为16bit,也就是65536个端口地址。SMTP协议(email)的端口为25,http协议端口为80,FTP为21端口。0-1023为保留端口(很多用于公共服务),保留端口号不可变更。Socket=IP地址

图解HTTP----读书笔记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20-02-04 16:13:39
HTTP的历史 3 项 WWW 构建技术,分别是:把 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作为页面的文本标记语言的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文档传递协议的 HTTP ; 指定文档所在地址的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HTTP/0.9 HTTP 于1990 年问世。那时的 HTTP 并没有作为正式的标准被建立。现在的 HTTP 其实含有 HTTP1.0 之前版本的意思,因此被称为HTTP/0.9。 HTTP/1.0 HTTP 正式作为标准被公布是在 1996 年的 5 月,版本被命名为HTTP/1.0,并记载于 RFC1945。虽说是初期标准,但该协议标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在服务器端。 HTTP/1.1 1997 年 1 月公布的 HTTP/1.1 是目前主流的 HTTP 协议版本。当初的标准是 RFC2068,之后发布的修订版 RFC2616 就是当前的最新版本。 HTTP/2.0 主要技术方向 TCP/IP TCP/IP的分层管理 应用层 :决定了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时通信的活动。TCP/IP 协议族内预存了各类通用的应用服务。比如,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和 DNS

网络编程UDP和TCP 二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20-02-04 14:27:25
TCP TCP :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讯协议 特点: 面向连接, 点到点的通信 高可靠性 占用系统资源多,效率低 UDP : 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世服务 特点: 非面向连接,传输不可靠,可能丢失 发送不管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方收到也不确认 可以广播发送 非常简单的协议,开销小 套接字Socket 我们开发的网络应用程序位于应用层,TCP和UDP 属于传输层协议 在应用层如何使用传输层的服务呢? 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则是使用套接字来进行分离 套接字就像是传输层为应用层开的一个小口,应用程序通过这个小口向远程发送数据,或者接收远程发来的数据,而这个小口以内,也就是数据进入这个口之后,或者数据从这个口出来之前,是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的,也不会关心他如何传输,这属于网络其他层次的工作 UDP编程 UDP发送端 package UDP编程 ; import java . net . DatagramPacket ; import java . net . DatagramSocket ; import java . net . InetSocketAddress ; import java . net . SocketException ; /** * 发送端 * 1.使用DatagramSocket 指定端口创建发送端

互联网协议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20-02-04 13:54:02
互联网协议分别有4层,5层,7层说法 1. 四层: 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2.五层: 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七层: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设计角度:由下自上 物理层: 电气特性,负责传送0和1电信号 数据链路层 :确定0和1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MAC地址,广播形式发送 网络层 :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引入网络IP地址,区分不同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自网络。子网络内广播发送,子网络外路由发送 MAC与IP没有任何联系,MAC是绑定在网卡上的,IP是管理员分配的 子网掩码:判断任意两个IP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络 从IP地址到MAC地址: (1)不同子网络:没有办法得到对方的MAC地址,需要两个网络连接处的网关来处理 (2)同一个子网络:ARP协议得到对方的MAC地址 传输层: 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端口:一个参数,表示这个数据包到底供哪个程序(进程)使用。即,每个使用网卡程序的编号 套接字:Unix系统把主机+端口叫做‘套接字’ UDP:简单,可靠性查。一旦发出,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接收 TCP:即有确认机制的UD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以确保数据不会遗失 应用层: 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Email:电子邮件数据格式 WWW:网页数据格式 FTP:FTP数据格式 用户角度:由上到下 当用户访问网页的时候

TISPAN NGN NASS预研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2-04 07:05:54
1 、 NGN 概述 NGN即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 NGN系统架构符合国际电联下一代网络参考模型(ITU-T Recommendation Y.2011: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目前NGN的协议处于阶段性成熟状态,即可以为支持语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提供完善的协议支持。许多电信设备提供商都推出了各自的NGN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有些已经进入试验网运营,对NGN的协议能力进行有效性和互通性检验。 NGN的系统架构分为业务层和基于IP的传输层。 业务层主要包括,核心IP多媒体子系统(IMS)、PSTN/ISDN仿真子系统(PES)、其他多媒体子系统(例如IPTV专用子系统)和应用,以及通用部分(也就是被多个子系统使用的组件)。有关业务层详细资料笔者建议进一步阅读TISPAN相关协议,本文就不再具体描述。 传输层提供与NGN终端设备的IP互通性能力,IP互通性由网络附着子系统(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缩写NASS)和资源及接纳控制子系统(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