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网络协议篇(osi七层协议)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1-27 21:17:57
通讯原理 # C/S B/S架构 # C: client端,客户端 # B: Browser,浏览器 # S: server 服务端 # C/S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架构: QQ,微信,游戏,App的都属于C/S架构. # 优点: 安全性高,个性化设置,功能全面.响应速度快. # 缺点: 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基于App),面向的客户固定. # B/S 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架构:它属于C/S架构,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特殊的C/S架构. # 优点: 开发维护成本低,,面向用户广泛. # 缺点: 安全性相对低,响应速度相对慢,个性化的设置单一. # 互联网通信的原理 #利用物理连接和一堆协议 osi 七层协议(5层协议) # 1,首先要通过各种物理连接介质 连接。 # 2,确定对方计算机(准确到软件)的位置。 # 3,通过统一的标准(一揽子协议)进行数据的收发。 7层协议 物理层 # 物理层: # 一系列的物理连接介质: 网线,光纤,电缆等等等. # 发送的数据就是010101010110比特数据流,这些数据连续不断地收发数据 # 因为不知道数据代表的意义,数据要进行分组(按照一定规则), 数据分组这件事物理层做不了 # 所以交给了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 ip(双方的) |端口]dic = {flename,md5,filesize}数据 # 用到的协议: ARP协议

存储培训总结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1-27 20:52:09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部分,我们重点说明云计算的服务。 刚开始是本地部署,所谓的本地部署即自己搞机房、买设备、装系统、装服务、开发程序,这样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成本较高,在这个阶段卖硬件的比较赚钱,比如联想,当年的联想的营业额可比华为还要厉害! 然后,出现了基础设施即服务lass,就是企业自己不用自己购买硬件了,比如现在云主机,我们无需购买真实的硬件,就买一个虚拟的主机就可以了,这个时期各种云崛起了,比如说亚马逊云、阿里云,百度云、这些云不仅给你提供主机还给你提供操作系统,但是软件还是要自己开发和安装。 再然后,出现了平台即服务pass,所谓的平台即服务就是不仅主机和系统不用亲自购买安装了,连开发环境也不用自己安装了,比如阿里云也提供代码托管的服务,该服务开发环境都已经布置好了,程序员登录之后直接写代码即可。 最后,出现了软件即服务sass,主机、系统、开发环境、甚至是成品的软件企业都不用搞了,比如我想使用一个办公系统,不用买主机、装系统、开发软件、我们直接使用阿里给我们提供的叮叮软件即可,这就是软件即服务,大大方便了用户,用户直接出钱就行了。哦,对了,比如有道云笔记和office online这种服务也算是sass,我们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使用有道云笔记和office。 软件即服务是一个趋势,像百度、京东、腾讯、阿里这些一线互联网公网都在搞软件即服务

TCP、UDP详解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1-27 20:18:37
1 、传输层存在的必要性 由于网络层的分组传输是不可靠的,无法了解数据到达终点的时间,无法了解数据未达终点的状态。因此有 必要 增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服务质量。 2 、引入传输层的原因 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类似,都分为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三个阶段;编址、寻址、流控制也是类似的。无连接的传输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也非常类似。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既然传输层的服务与网络层的服务如此相似,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两个独立的层呢? 原因在于:传输层的代码完全运行在用户的机器上,但是网络层主要运行在由承运商控制的路由器上。试想以下几种情况? ①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不够用; ② 频繁的丢失分组; ③ 路由器时常崩溃。 用户在网络层上并没有真正的控制权 ,所以他们不可能用最好的路由器或者在数据链路层上用更好的错误处理机制来解决服务太差的问题。唯一的可能是在网络层之上的另一层中提高服务质量。这就是传输层存在的必要性 。 传输层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另外一层,它是整个协议层次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有传输层,那么分层协议的整个概念将变得没有意义。 传输层的任务:在源机器和目标机器之间提供可靠的、性价比合理的数据传输服务,并且与当前使用的物理网络完全独立。 3 、传输层的功能 数据传送,不关心数据含义,进程间通信。 弥补高层(上3层)要求与网络层(基于下3层)数据传送服务质量间的差异(差错率

第五周作业(待补充)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1-27 19:29:39
请你描述一下七层网络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2)数据链路层: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提供路由和寻址的功能,使两终端系统能够互连且决定最佳路径,并具有一定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能力。 4)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传输层的作用是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即向用户透明地传送报文 5)会话层:任务就是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 6)表示层:它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 7)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和协议有:文件服务、目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电子邮件服务(E-mail)、打印服务、安全服务、网络管理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请问ping工作在哪一层,端口多少? ping基于ICM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没有端口。端口是基于传输层的。 传输层与网络层的区别? 网络层为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而传输层为不同主机的不同应用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只对报文头部进行差错检测,而传输层对整个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物理层:RJ45、CLOCK

网络协议分为哪几层---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7 17:22:21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协议概述: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本文用生活中的邮差与邮局来帮助理解复杂的网络协议,通俗易懂,文风幽默,是少见的好文章,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信号的传输总要符合一定的 协议(protocol) 。比如说长城上放狼烟,是因为人们已经预先设定好狼烟这个物理信号代表了“敌人入侵”这一抽象信号。 这样一个“ 狼烟=敌人入侵 ”就是一个简单的协议。 协议可以更复杂,比如摩尔斯码(Morse Code),使用短信号和长信号的组合,来代表不同的英文字母。 比如SOS(***---***, *代表短信号,-代表长信号)。这样" ***= S, ---=O "就是摩尔斯码规定的协议。 然而更进一层,人们会知道SOS是求助信息,原因是我们有“ SOS=求救 ”这个协议存在在脑海里。 所以"***---***=SOS=求救"是一个由两个协议组成的分层通信系统。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要遵循不同层次的协议,来实现计算机的通信。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所谓的物理层,是指光纤、电缆或者电磁波等真实存在的物理媒介。 这些媒介可以传送物理信号,比如亮度、电压或者振幅。 对于数字应用来说,我们只需要两种物理信号来分别表示0和1,比如用高电压表示1,低电压表示0,就构成了简单的物理层协议。 针对某种媒介,电脑可以有相应的接口,用来接收物理信号,并解读成为 0

网络协议概述: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19-11-27 17:22:04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协议概述: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本文用生活中的邮差与邮局来帮助理解复杂的网络协议,通俗易懂,文风幽默,是少见的好文章,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信号的传输总要符合一定的 协议(protocol) 。比如说长城上放狼烟,是因为人们已经预先设定好狼烟这个物理信号代表了“敌人入侵”这一抽象信号。这样一个“ 狼烟=敌人入侵 ”就是一个简单的协议。协议可以更复杂,比如摩尔斯码(Morse Code),使用短信号和长信号的组合,来代表不同的英文字母。比如SOS(***---***, *代表短信号,-代表长信号)。这样" ***= S, ---=O "就是摩尔斯码规定的协议。然而更进一层,人们会知道SOS是求助信息,原因是我们有“ SOS=求救 ”这个协议存在在脑海里。所以"***---***=SOS=求救"是一个由两个协议组成的分层通信系统。 使用Morse Code的电报机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要遵循不同层次的协议,来实现计算机的通信。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所谓的物理层,是指光纤、电缆或者电磁波等真实存在的物理媒介。这些媒介可以传送物理信号,比如亮度、电压或者振幅。对于数字应用来说,我们只需要两种物理信号来分别表示0和1,比如用高电压表示1,低电压表示0,就构成了简单的物理层协议。针对某种媒介,电脑可以有相应的接口,用来接收物理信号

OSI七层模型及其相关信息的自我总结概况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1-27 15:50:34
应用层(数据-数据单元-消息(message)或数据(传输是进行分组形成报文)--位于应用层的信息分组称为报文(可封装成数据包、帧来传输))--网关属于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 传输层(数据-数据单元-数据段(segment)--数据流被分割成小块,传输层报头被创建并放在数据字段前面的报头中,此时的数据块称为数据段(一种PDU))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 网络层(数据-数据单元-数据包(packet)---局域网中数据帧包括了数据包)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计算法基网络-传输层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1-27 13:02:43
文章目录 UDP 和 TCP 的特点 UDP TCP TCP 的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过程 A最后为什么还要再发一次确认? TCP 的四次挥手 TCP四次挥手的过程 为什么A在TIME-WAIT状态要等待2MSL的时间? 四次挥手的原因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 滑动窗口 超时重传时间选择 选择确认SACK TCP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定义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TCP的传输效率 糊涂窗口综合症: TCP拥塞控制 概念 拥塞控制的四个算法 参考 UDP 和 TCP 的特点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1.是无连接的; 2.尽最大可能交付; 3.面向报文(对于应用程序传下来的报文不合并也不拆分,只是添加 UDP 首部); 4.没有拥塞控制; 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6.UDP的首部开销小。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 1.面向连接的; 2.每一条 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3.提供可靠交付,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4.提供全双工通信; 5.面向字节流(把应用层传下来的报文看成字节流,把字节流组织成大小不等的数据块)。 TCP 的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过程 上图中,A为客户端,B为服务器。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栈及框架

与世无争的帅哥 提交于 2019-11-27 12:29:58
TCP/IP 协议同 ISO/OSI 模型一样,也可以安排成栈形式。但这个栈不同于 ISO/OSI 版本,比 ISO/OSI 栈少,所以又称之为短栈。另外,需要知道的是: TCP/IP 协议栈只是许多支持 ISO/OSI 分层模型协议栈的一种,是一个具体的协议栈。 对于 TCP/IP 协议栈划分为几层更合适,多年来专家们一直未达成共识,大部分对 TCP/IP 协议栈的描述都假定它占据了协议结构的 4 到 5 个功能层。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主流的分层方法分别进行描述。 1 基于 4 层的 TCP/IP 协议栈基本描述 基于 4 层的 TCP/IP 协议栈最具说服力的是:这一观点是由 TCP/IP 原始标准的创立者——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它与 ISO/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图 1 TCP/IP 协议栈层次结构与 ISO/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如图 1 所示, TCP/IP 协议栈从低层开始,依次为网络存取层、 网络互连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具体描述如下: 1.1 网络存取层( Network Access Layer ) 网络存取层(又称网络层),位于 TCP/IP 协议栈的最低层 , 该层中的协议提供了数据传送的方法,使得系统可以通过连接的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其它设备,并定义了如何利用网络来传送 IP 数据报。它基本上包括了 ISO/OSI

TCP/IP协议---IP协议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1-27 12:29:18
  IP协议层 在传输层的下边,链路层的上边。 IP层封装后称为数据报(传输层叫数据段,链路层叫数据帧。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以太网数据帧都是IP数据报,至少以太网还要使用ARP协议。不是所有的IP数据报都是UDP或TCP数据,因为比如ICMP、IGMP也用IP传送数据)。 IP协议在网络中当然非常重要了,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 IP协议提供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网络中的可靠性是交给上层的传输层负责,比如TCP协议。IP实际也提供了尽可能的服务,尽力发送了哈哈。无连接意思是,不维护一个后续数据报的状态(比如TCP交换数据前的三次握手,靠一对IP和端口维护连接),IP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比如说两个数据报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先发的A,后发的B,但是他俩谁先到目的端都不一定,走的路由线路也可能不一样。 IP首部。每个协议的首部还是很重要和关键的,理解首部各个字段的意思很有必要... IP数据报的格式如下: 一般数据报的头部占有20个字节,如果有选项数据(比如IP记录路由选项,记录时间戳都是放在这个字段里)就要再加上选项数据的字节长度。除了头部就是数据区了(显然如果从传输层过来的,那么这个数据区就会包含传输层的头部和他的数据)。 按照首部的网络字节序介绍下: 4bit 版本:  版本号,v4还有很多,路由也已经支持了v6。 4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