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打脸谢尔顿的电池,了解一下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27 02:03:01
Geology is not real science!”(地质不是科学!)这是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主人公、物理学家谢尔顿说的话。 但事实上,物理和地质已经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就拿钙钛矿来说,它既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门,也是地球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镁-钙钛矿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矿物,而钙钛矿型晶体是如今开发光伏电池最受关注的新型材料。 我们都知道,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在追求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它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实际上,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主要基于单晶硅的太阳能电池;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就是今天要重点介绍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因在于它具有优越的光吸收特性、带隙可调、载流子寿命长、迁移率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光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是由下往上,一层一层顺序制备出来的。在平面钙钛矿层制备过程中,根据钙钛矿底层材料对钙钛矿内的电子或者空穴的提取能力不同而分为正式和反式结构。 正式(n-i-p)结构是在透明阴极上先后制备出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空穴传输层和阳极金属。而反式(p-i-n)结构是在透明阳极上先后制备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输层和阴极金属。 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工作时,光从正式结构电池的透明阴极入射。而在反式结构中,光则从透明阳极入射

OSI七层模型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19-12-26 15:22:54
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具体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 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 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 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该层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具体地说,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然后通过路径选择、分段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传输层提供会话层和网络层之间的传输服务,这种服务从会话层获得数据,并在必要时,对数据进行分割。然后,传输层将数据传递到网络层,并确保数据能正确无误地传送到网络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 用户可以按照半双工、单工和全双工的方式建立会话,允许用户在两个实体设备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会话,并支持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4传输层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25 09:26:43
传输层 作用 网络层: 提供点到点的连接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 协议 TCP 传输控制协议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传输效率低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 传输效率高 --------------------------------------------------- TCP的封装格式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标端口号 32位序列号 32位确认号 4位首部长度 保留(6位) URG ACK PSH RST SYN FIN 16位窗口大小 16位校验和 16位紧急指针 可选项 数据 ----------------------------------------------------- TCP的连接 三次握手: 1 A主机: 发送 SYN ,请求建立连接 2 B主机: 发送 SYN 、ACK 3 A主机: 发送ACK 四次断开: 1 A主机:发送 FIN,请求断开连接 2 B主机: 发送 ACK 3 B主机: 发送 FIN,请求断开连接 4 A主机:发送ACK ---------------------------------------------------------- TCP的应用 FTP 文件传输协议,上传,下载 21 Telnet 远程登陆 23

图解HTTP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25 04:54:58
了解Web及网络基础 为了理解HTTP,我们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TCP/IP 协议族。通常使用的网络(包括互联网)是在TCP/IP 协议族的基础上运作的。而HTTP 属于它内部的一个子集。 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要相互通信,双方就必须基于相同的方法。比如,如何探测到通信目标,由哪一边先发起通信,使用哪种语言进行通信,怎么结束通信等规则都需要实现确定。 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需要一种规则,称之为 协议 。 把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协议集合起来总称为 TCP/IP。也有说法认为,TCP/IP 是指TCP 和IP 这两种协议。还有一种说法认为,TCP/IP 是在IP 协议的通信过程中,使用到的协议族的统称。 TCP/IP 协议族里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层。TCP/IP 协议族按层次分别分为 以下4 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 好处:分层知乎,要替换部分,不需要动整体。只要把变动的层替换掉就好。把各层之间的接口部分规划好以后,每个层次内部的设计就能自由改动。层次化之后,设计也相对简单了。 处于应用层上的应用可以只考虑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需要弄清对方。 各层作用 应用层 决定了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时通信的活动。 TCP/IP协议族内预存了各类通信的应用服务,比如,FTP (文件传输协议)和 DNS(域名系统)就是其中两类。 HTTP 协议也在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对上层应用层

VC++实现检测网络状态所有的TCP与UDP通信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25 04:53:33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 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介   UDP协议的全称是用户数据包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    UDP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P协议直接位于IP(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包的形式。一个典型的数据包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每一个数据包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OSI与TCP/IP各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哪些协议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24 06:59:42
http://blog.csdn.net/gs_008/article/details/50976379 ( 1)OSI七层模型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ARP,RAR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ISO2110,IEEE802,IEEE802.2 (2)TCP/IP五层模型的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中继器、集线器、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双绞线也工作在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桥(现已很少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网卡(其实网卡是一半工作在物理层、一半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路由器 、三层 交换机 传输层: 四层交换机、也有工作在四层的路由器 T 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图解TCPIP-OSI7层网络模型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2-23 02:13:35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应用层: HTTP 表示层: 转换应用处理信息和网络传输信息. 网络传入对比特流解释不同,所以一般使用base64转码 会话层: 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socket的listen(),accept(),connect() 传输层: TCP/UDP协议 网络层: IP地址协议 数据链路层: 将0/1序列划分为有意义的数据帧,传送 物理层 1.计算机以二进制0/1表示信息 2.传输媒介用电压的高低/光闪灭/电波的强弱表示 3.物理层就是将二者进行转换 参考: <图解TCP IP> 来源: CSDN 作者: Claroj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claroja/article/details/103508488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23 01:04:02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什么是系统的分层结构? 指将系统的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把保持内聚性,并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有几层,并有何对应关系? OSI模型有七层从上到下依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模型有四层从上到下一次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对应关系: OSI中的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对应TCP/IP中的应用层。 OSI中的传输层对应TCP/IP中的传输层。 OSI中的网络层对应TCP/IP中的网络层。 OSI中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应TCP/IP中网络接口层。 OSI七层模型中哪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哪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各层的作用是什么?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OSI七层模型各层的作用 物理层:为数据段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单位为比特,关心的是信号、接口、传输介质。 物理层规定了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电器特性: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以及有关的电路的特性 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法 规程特性:接口传输的全过程以及传输的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一个合适的传输差错率

浏览网页的详细过程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2-22 12:22:39
浏览网页的详细过程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之后,我们只看到返回了我们所需的信息,而浏览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求、应答过程 连接 输入一个请求的时候,按下回车,浏览器自动的将我们请求的地址封装成了HTTP报文,HTTP报文就是一串字符串,然后通过socket发送到服务器对应的IP和端口上去。如果URL不包含端口号,则使用协议的默认端口号。 若我们输入的是域名的话,就需要使用DNS解析,把域名转换为IP。 DNS查询方法:递归与重复 请求连接成功 请求连接成功建立后,开始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这个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GET 路径/文件名 HTTP/1.0 应答 web服务器收到请求,进行处理。从它的文档空间中搜索子目录,如果找到该文件,web服务器把该文件内容传送给相应的web浏览器。 为了告知浏览器,web服务器首先会传送一些HTTP头信息,然后传送具体内容,HTTP头信息和HTTP体信息之间用一个空行分开。 关闭连接 当应答结束以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必须断开,以保证其他web浏览器能够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 常用的HTTP头信息: HTTP 1.0 200 OK :web服务器应答的第一列,列出服务器正在运行端HTTP版本号和应答代码 MIME——Version:1.0 :指示MIME类型的版本 Content_type

linux网络编程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19-12-21 18:13:11
网络互联促成TCP/IP协议的产生,它包括 用来检测网络传输中差错的传输控制协议TCP,专门负责对不同网络进行互联的互联网协议IP TCP/IP协议成为Internet中的世界语。 两类重要的体系结构: OSI与 TCP/IP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它是个理想化的模型。 TCP/IP一共有四层 应用层 (Telnet、FTP、HTTP、DNS、SMTP等) 传输层 (TCP和UDP) 网络层 (IP、ICMP、IGMP) 网络接口和物理层 (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 TCP与UDP 同为传输层协议,TCP有连接,可靠,UDP无连接,不可靠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能提供高可靠性通信(数据无误、数据无丢失、数据无失序、数据无重复到达的通信) 适用情况: 1.对于传输质量要求较高,以及传输大量数据的通信。 2.在需要可靠数据传输的场合,通常使用TCP协议 3.MSN/qq等几十通信软件的用户登录账户管理相关的功能通常采用TCP协议。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在数据发送前,因为不需要进行连接,所以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适用情况: 1.发送小尺寸数据 2.在接收到数据,给出应答交困难的网络中使用(无线网络) 3.适用于广播/组播通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