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C网络编程
简介 基础是TCP/IP协议,网上资料很多不再赘述。 推荐《图解TCP/IP》 socket编程 网络字节序 发送主机通常将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按内存地址从低到高的顺序发出, 接收主机把从网络上接到的字节依次保存在接收缓冲区中,也是按内存地址从低到高的顺序保存 因此,网络数据流的地址规定:先发出的数据是低地址,后发出的数据是高地址 TCP/IP协议规定,网络数据流应采用大端字节序,即低地址高字节。 例如UDP段格式,地址0-1是16位的源端口号,如果这个端口号是1000(0x3e8) 则地址0是0x03,地址1是0xe8,也就是先发0x03,再发0xe8 这16位在发送主机的缓冲区中也应该是低地址存0x03,高地址存0xe8。 但是,如果发送主机是小端字节序的,这16位被解释成0xe803,而不是1000。 因此,发送主机把1000填到发送缓冲区之前需要做字节序的转换。 同样地,接收主机如果是小端字节序的,接到16位的源端口号也要做字节序的转换。 如果主机是大端字节序的,发送和接收都不需要做转换。 同理,32位的IP地址也要考虑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问题。 网络字节序转换 为使网络程序具有可移植性,使同样的C代码在大端和小端计算机上编译后都能正常运行 可以调用以下库函数做网络字节序和主机字节序的转换 #include <arpa/inet.h> uint32_t hto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