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

demo-client使用说明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2 21:25:24
demo-client项目说明 demo-client是一个普通的maven项目( https://gitee.com/fastjrun/demo-client ),主要是用来配合讲解如何编写和维护接口测试用例,其中demo_user.xml是接口定义文档,pom中提到的测试接口地址为: http://demo.fastjrun.cn/demo-buffle 。 具体接口定义可以参考如下网址: http://demo.fastjrun.cn/demo-buffle/swagger-ui.html 准备windows开发环境 参考 开发工具及安装规划 普通玩法 下载ciHelper1.7版本,install本地 #以下操作需要在git bash中执行 cd d:/workshop git clone https://gitee.com/fastjrun/ciHelper.git cd ciHelper git checkout v1.7 mvn clean install 下载demo-client #以下操作需要在git bash中执行 cd d:/workshop git clone https://gitee.com/fastjrun/demo-client.git cd demo-client git checkout v1.1 mvn clean package 成功的话

20191030 测试过程的想法

与世无争的帅哥 提交于 2019-12-02 19:25:31
功能测试的用例编写 熟悉需求,梳理了测试点,未细化 再结合详细设计文档,补充测试场景 最后结合需求文档,补充用例的详细操作和期望结果 并给用例划分测试优先级 接口测试落实 目前来说,用例编写及评审完后,有1、2天的空闲时间,可以根据接口开发情况,看接口能测试的力度。 后期再完善接口测试用例(但目前来说,接口测试的数据准备不合理,测试数据是写死的,需要手工提前准备) 性能测试 迭代版本是否有模块,需要考虑支持N个用户的并发,每次迭代,性能能得到保持,即性能的基准测试 迭代版本是否有大量数据的查询、统计,如果统计页面使用稍微频繁,服务器资源占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慢SQL,会引起后台系统挂掉? 因此在测试策略中需要考虑这些。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w-xiaowei/p/11760497.html

测试理论基础三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2-02 19:11:13
测试流程:计划-->设计-->实现-->执行 具体如下: 一.成立测试组 二.测试需求品审 :分析测试需求 三.制定测试方案 四.提取测试需求: 提取测试点 五.编写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要素 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所属模块、测试需求项编号、案例状态、预置条件、优先级、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输出、实际结果、案例设计者、设计日期、案例性质 2.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六.搭建测试环境 :根据系统架构,搭建测试环境,初始化基础测试数据 七.执行冒烟测试 :选取优先级高的测试用例来执行 八.执行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 九.跟踪回归缺陷 1.bug的要素 id、标题、发现人、发现时间、版本、缺陷所属模块、是否可重现、严重度、优先级、状态、指派给、复现过程(URL、用户名、密码;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Bug截图) 2.bug的状态 新建,打开,拒绝,待测,重新打开,关闭 十.输出测试报告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elephant-study/p/11759656.html

面试题_松勤_项目篇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02 18:44:24
https://www.songqinnet.com/article/1193 1、你在项目中负责什么?(意思就是,你在项目中参与了哪些事情) 参考答案: 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功能测试,其次还参与了一些非功能测试,如: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在项目中主要参与了需求分析和需求评审,负责收集项目资料协助上级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写,编写测试用例并评审,测试环境的搭建以及测试执行和编写测试报告等工作。 2、问题:怎么保证覆盖用户需求? 回答: 从BA那里拿到需求文档,熟悉文档,画好流程图,保证整个流程都覆盖全面,小组之间每个人都要根据各自的流程图,来讲解一下自己的思路,防止测试点遗漏,各个功能点有哪些限制条件,防止之后编写测试用例时发现遗漏;用例编写完之后,再进行用例的评审,看看测试点有没有用遗漏,对需求理解有没有错误,测试场景是否覆盖完全。 3、一般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么定位的? 参考答案: 1)检查测试环境是否有问题 2)用fiddler抓包,分析请求和响应数据是否存在问题 3)查看应用服务器的日志 4)然后再查看数据库的数据是否存在问题 4、你会编写测试计划吗? 参考答案: 我们之前的测试计划都是测试组长写的,我们只是负责收集数据,协助组长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计划的内容还是知道的,有测试范围、测试方式/策略、测试资源、测试开始和结束条件、进度安排、测试组织等

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设计

你。 提交于 2019-12-02 16:36:01
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设计 用户需求/原始需求 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评审过后,将不合理、无法做到的地方去掉以后的说明书) 测试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测试团队的工作计划、方式的需要、工作优先级安排) 主要解决“测什么”的问题,即指明被测对象中什么需要测试。 功能是第一要务,按照测试团队的工作要求进行计划 在后期交流中,要不断验证客户需求,要保留文档 对于测试工程师:测试一般划分为功能性测试、非功能性测试 如果没有需求文档,先做冒烟测试,对软件大体有什么功能,进行了解,哪些是功能的重点,有多少功能点,把需求理出来 测试原则: \1. 所有测试活动应以需求为源头和驱动 \2. 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测试 \3. 完全测试(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数据是无穷无尽的,总有测试不到的数据 \4. 没有完美的软件和完美的测试 \5. 应避免仅有程序员自己检查程序,避免随意性(避免随意测试) \6. 二八定律,把相对多的时间、成本、精力花在重要的模块、部分 \7. Good enough 不做不充分的测试,也不做过多的测试,找到测试费用和测试量之间平衡点 \8. 一定要有正确和错误验证 1、所有测试活动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测试活动应以需求(用户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为源头和驱动 2、应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3、完全测试(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因为数据本身是无穷无尽的,总有无法测试到的数据

1011 A+B 和 C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02 15:15:26
给定区间 [−2^​31​​,2^​31​​] 内的 3 个整数 A、B 和 C,请判断 A+B 是否大于 C。 输入格式: 输入第 1 行给出正整数 T (≤10),是测试用例的个数。随后给出 T 组测试用例,每组占一行,顺序给出 A、B 和 C。整数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对每组测试用例,在一行中输出 Case #X: true 如果 A+B>C,否则输出 Case #X: false ,其中 X 是测试用例的编号(从 1 开始)。 输入样例: 4 1 2 3 2 3 4 2147483647 0 2147483646 0 -2147483648 -2147483647 输出样例: Case #1: false Case #2: true Case #3: true Case #4: false 总结: 水题,直接判断输出即可,注意下输入类型。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scanf("%d",&n); long a,b,c; for(int i=0;i<n;i++) { scanf("%ld %ld %ld",&a, &b, &c); printf("Case

EX-Converter测试用例转换时遇到没有注册类 (异常来自 HRESULT:0x80040154 (REGDB_E_CLASSNOTREG))的解决办法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02 14:26:05
如果你用的是Microsoft Office,请卸掉它,再装,然后再运行EX-Converter即可正常转换测试用例 如果你用的是WPS Office,请卸掉它,再装即可,然后再运行EX-Converter即可正常转换测试用例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yjs1988/article/details/102772438

精准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的无缝对接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2 14:15:25
 现代的专业软件测试中心,随着项目的迭代,通常针对每个系统构建了大量的自动化测试用例集,而启动一次全量的自动化测试以CI级触发,使之大比率通过,非常困难。测试工程师们常常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把大量精力花在自动化用例失败排查上面,然而发现有效BUG的概率很低。在反复排查无果、心神俱疲的情况下,几乎对自动化产生绝望之心,视之为鸡肋,用之无用,弃之可惜,让测试中心极为头疼。    如何让自动化用例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用,让QA工作不那么沉重呢?星云测试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精准测试与自动化测试无缝对接的技术方案研发。经过大量企业实施与验证,精准测试的数据流最终可以“无感”对接到自动化测试中,极大扩展了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彻底改进了自动化测试变更管理难的短板。    这一技术方案的推出,就像给自动化测试装上“精准测试”的眼睛和翅膀,瞬间就具备了多种飞跃功能。比如:  1) 自动化测试用例与源码自动建立关联  2) 同步进行智能回归用例选取  3) 有效缩小自动化测试执行范围  4) 即时分析需要进行维护的测试用例集合  5) 全自动追踪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代码路径  6) 当自动化执行结束后可辅助直接定位自动化用例的代码出错点  7) 对自动化测试用例集进行分析,例如聚类分析,以及最小用例集合分析等  8) 对测试用例集的优化给出指导意见  9) 给出测试用例集运行的总体覆盖率信息  10)

1、pytest -- 安装和入门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19-12-02 08:01:36
文章目录 1. 安装 2. 创建你的第一个测试用例 3. 执行多个测试用例 4. 触发一个指定异常的断言 5. 在一个类中组织多个测试用例 6. 申请一个唯一的临时目录 pytest 是一个能够简化测试系统构建、方便测试规模扩展的框架,它让测试变得更具表现力和可读性–模版代码不再是必需的。 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对你的应用开始一个简单的单元测试或者复杂的功能测试。 1. 安装 命令行执行如下命令: pipenv install pytest==5.1.3 查看安装的版本信息: pipenv run pytest --version 2. 创建你的第一个测试用例 它只有四行代码: # src/chapter-1/test_sample.py def func ( x ) : return x + 1 def test_sample ( ) : assert func ( 3 ) == 5 通过以下命令执行测试: λ pipenv run pytest src/chapter-1/test_sample.py == == == == == == == == == == == == == == = test session starts == == == == == == == == == == == == == == == platform win32 -- Python 3.7

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又如何使用和管理?

佐手、 提交于 2019-12-02 06:42:21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共测试用例库。公共测试用例库即可复用的测试用例库。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并学会如何使用和管理。 一.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开发 测试用例是为了验证最小功能点的一组输入、输出及操作序列的集合。可复用测试用例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测试用例”。复用的意义在于通过可复用测试用例验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模块,加快测试用例的设计进度、减少测试人员的负担;也可以帮助产品在设计类似功能时的需求细节补充;还可以与开发人员达成协议,后期在开发类似功能的时候,可以事先有一个既有的标准,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1. 可复用维度分析 为高效使用可复用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复用性可从三个维度分析: 1)时间角度:使用以前软件版本的测试用例作为新版本测试用例的基础,可作为软件维护和回归测试时复用。 2)通用角度:以某平台或硬件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其平台特性的测试用例可以复用。如测试B/S结构网络应用产品,针对该网络结构数据传输安全的测试用例基本都可以复用。 3)应用角度:以某特定领域模型为基础构建的测试用例,在同一领域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复用。 2.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质量特性 为构建高质量的可复用测试用例,需要规定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本质特征,即对其质量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ISO9126质量模型和ISO924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