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评审

℡╲_俬逩灬. 提交于 2020-01-14 20:10:26
评审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例设计的结构安排是否清晰、合理,是否利于高效对需求进行覆盖。   2) 优先极安排是否合理。   3) 是否覆盖测试需求上的所有功能点。   4) 用例是否具有很好可执行性。例如用例的前提条件、执行步骤、输入数据和期待结果是否清晰、正确;期待结果是否有明显的验证方法。   5) 是否已经删除了冗余的用例。 6) 是否从用户层面来设计用户使用场景和使用流程的测试用例。   7) 是否简洁,复用性强。例如,可将重复度高的步骤或过程抽取出来定义为一些可复用标准步骤。 其它几个关键认知: 测试用例是动态的,一旦测试环境、输入、输出发生了变化,测试用例都需要相应发生变化。所以复杂的测试用例不便于维护,而过于简单的用例不方便他人阅读也不利于历史追溯(比如有些必要条件没有记录,过一两个月后,再执行这条用例时或许就忘记了无法继续执行下去,如权限和角色组合测试的组合条件),所以应该不断完善用例设计方案,根据项目周期定期进行用例维护安排,大多数文档不是不想去维护而是不知道怎么维护,从而无从下手。测试度量值,测试覆盖表和测试通过或不通过的测试用例清单列表。 测试用例设计的重要性表现为: 1、测试用例量化了测试工作,为测试需求覆盖程度提供了依据,为判定测试执行程度提供了依据,也为测试工作量完成程度提供了依据,测试覆盖率是多少、测试合格率是多少、重要测试合格率是多少

如何设计编制软件测试用例(Test Case)ZT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1-14 20:08:10
.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核心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以最少的人力、资源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测试,发现软件系统的缺陷,保证软件的优良品质,则是软件公司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每个软件产品或软件开发项目都需要有一套优秀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方法。 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很多,例如软件本身的复杂程度、开发人员(包括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的人)的素质、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等等。因为有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有些因素则是波动的、不稳定的,例如开发队伍是流动的,有经验的走了,新人不断补充进来;一个具体的人工作也受情绪等影响,等等。如何保障软件测试质量的稳定?有了测试用例,无论是谁来测试,参照测试用例实施,都能保障测试的质量。可以把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即便最初的测试用例考虑不周全,随着测试的进行和软件版本更新,也将日趋完善。因此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制是软件测试活动中最重要的。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是软件测试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软件测试质量稳定的根本保障。 2 . 什么叫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Test Case)目前没有经典的定义。比较通常的说法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不同类别的软件,测试用例是不同的。不同于诸如系统、工具、控制、游戏软件

高效测试框架推荐之Ginkgo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1-12 18:16:02
自2015年开始,七牛工效团队一直使用Go语言+ Ginkgo 的组合来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积累了大约5000+的数量。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我们觉得Ginkgo的很多设计理念和功能非常赞,因此特分享给大家。 本篇不是该框架的入门指导。如果您也编写或维护过大量自动化测试用例,希望能获得一些共鸣. BDD(Behavior Driven Development) 要说Ginkgo最大的特点,笔者认为,那就是对BDD风格的支持。比如: Describe("delete app api", func() { It("should delete app permanently", func() {...}) It("should delete app failed if services existed", func() {...}) It's about expressiveness。Ginkgo定义的DSL语法(Describe/Context/It)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大家组织和编排测试用例。在BDD模式中,测试用例的标题书写,要非常注意表达,要能清晰的指明用例测试的业务场景。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增强用例的可读性,降低使用和维护的心智负担。 可读性这一点,在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原则上,非常重要。因为测试用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程序,它在绝大部分场景下,看起来都像是一段段独立的方法

如何用一个例子彻底解释白盒测试中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1-11 14:28:53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 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一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判断覆盖:使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分支至少经历一次。 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运行这些测试用例时,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但未必能覆盖全部分支。 条件判定覆盖:就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判断结果至少执行,即要求各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组合覆盖:在白盒测试法中,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所有判定中各条件判断结果的所有组合至少出现一次,满足这种覆盖标准成为条件组合覆盖。 补充: (1)语句覆盖在所有的测试方法中是一种最弱的覆盖。 (2)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比语句覆盖强,满足判定/条件覆盖标准的测试用例一定也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语句覆盖。 (3)路径覆盖也是一种比较强的覆盖,但未必考虑判定条件结果的组合,并不能代替条件覆盖和条件组合覆盖。 举例 希望对你有用有用 软件工程考试的的拿走 加油 来源: CSDN 作者: 黑哥,走一遭 链接: https://blog

day38(1228):自动化应用场景和用例设计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20-01-11 09:59:27
================================================================================= PO设计模式: 测试对象和测试用例 分离。 用例当中:没有元素定位,没有元素操作。 只有页面的行为调用。 测试对象: 元素定位,页面行为。 TestCases,PageObjects,TestDatas,PageLocators TestCases = PageObjects + TestDatas | PageLocators 分离测试数据: 1)部分数据共用。 2)方便维护。 修改测试数据 3)环境切换:SIT - 预发布() - 生产 管理测试数据?? 1、excel管理 - 2、配置文件 - 3、yaml 4、python?? 1、命名规范 - 文件命名/页面 XX_page_locs.py 2、业务层级 - 3、 自动化的用例设计原则(前置/步骤/后置 - 测试顺序): 1)用例尽量保持独立性。 其它的用例成功失败,都不会影响本用例的执行。 1)每一个用例,打开关闭浏览器。环境准备和清理工作。 2)有必然业务: 流程,5个角色。申请人 - 审批1 - 审批2 - 审批3 -审批4 - 1 2)用例尽量简单(太复杂的用例不做自动化)。 - 复杂用例 -拆成多个子用例实现。 3)正常场景。–主流程覆盖。 异常场景

Golang之单元测试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20-01-11 02:01:21
golang提供了极为简洁的编写单元测试的方式,只需几行代码,即可轻松创建出一个测试用例,并且可以直接运行。 1.testing单元测试 使用 testing 可以提供自动化的测试支持,通过 go test 命令能够执行形如一下结构的函数: func TestXXX ( t * testing . T ) XXX可以是任何的字符串,通常为被测试的方法名。 其中的 *testing.T 包含测试打印测试日志、输出断言错误等的一些方法,此外还包括Skip用于跳过某个测试用例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待测试待函数( funcs1.go ): package unit_1 //编写一个简单的方法 func Sum ( arr [ ] int ) int { sum := 0 for v := range arr { //故意写错的.. sum += v } return sum } 另外创建一个文件( funcs1_test.go )包含以下测试方法: package unit_1 import ( "testing" ) func TestSum ( t * testing . T ) { testArr := [ ] int { 1 , 3 , 5 , 7 } expected := 16 actual := Sum ( testArr ) if actual != expected

PAT乙级1011

Deadly 提交于 2020-01-10 08:35:12
1011 A+B 和 C (15分) 给定区间 [−2 ​31 ​​ ,2 ​31 ​​ ] 内的 3 个整数 A、B 和 C,请判断 A+B 是否大于 C。 输入格式: 输入第 1 行给出正整数 T (≤10),是测试用例的个数。随后给出 T 组测试用例,每组占一行,顺序给出 A、B 和 C。整数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对每组测试用例,在一行中输出 Case #X: true 如果 A+B>C,否则输出 Case #X: false,其中 X 是测试用例的编号(从 1 开始)。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 { int n , i ; long long a , b , c ; scanf ( "%d" , & n ) ; for ( i = 0 ; i < n ; i ++ ) { scanf ( "%lld%lld%lld" , & a , & b , & c ) ; if ( a + b > c ) printf ( "Case #%d: true\n" , i + 1 ) ; else printf ( "Case #%d: false\n" , i + 1 ) ; } return 0 ; } 来源: CSDN 作者: 大吉大利、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93431

关于测试覆盖率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20-01-10 07:14:42
关于测试覆盖率 您还记得大多数开发人员踏上代码质量潮流之前的情况吗?在那些日子里,熟练地放置main() 方法被认为既敏捷又足以进行测试。从那时起,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首先,我非常感谢自动化测试现已成为以质量为中心的代码开发的重要方面。这不是我要感谢的全部。Java开发人员拥有大量工具,可通过代码指标,静态分析等来衡量代码质量,我们甚至设法将重构归为一组便捷的模式! 确保您的代码质量 所有这些新工具使确保代码质量比以往更加容易,但是您必须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将重点介绍确保代码质量的有时有些不可思议的细节。除了使您熟悉可用于代码质量保证的各种工具和技术之外,我还将向您展示如何解决以下问题: 定义并有效衡量对代码质量影响最大的方面。 设定质量保证目标并相应地计划您的开发工作。 确定哪些代码质量工具和技术真正满足您的需求。 实施最佳实践(并淘汰不良实践),以便尽早确保代码质量,并且通常成为开发实践中不费力且有效的方面。 我将从这个月开始, 看看 Java开发人员的质量保证工具包中最流行,最简单的功能之一:测试覆盖率测量。 当心被忽悠 使用测试覆盖率工具没有任何欺骗的可能。它们是单元测试范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重要的你在获取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如何综合考量并加以推广,这是一些开发团队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高覆盖率仅意味着要执行大量代码。高覆盖率并不意味着代码可以很好地执行

阅读笔记之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1-09 10:13:07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分析? 成功的软件项目都是一样的,失败的项目却各有各的问题。不过归根到底还是需求的问题。正是我们在需求分析过程存在的巨大隐患,最终导致了那么多项目的失败。 只有深入地去理解客户的业务,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客户满意的。当客户提出业务变更的时候,一定不能被客户牵着走。要从业务角度深入的去分析,他为什么提出变更,提得合不合理,我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满足这个需求。当我们提出更加合理的方案时,客户是乐于接受的,变更也变得可控了。 客户提出的原始需求往往是不考虑技术实现,基于非计算机管理的操作模式提出来的。但我们作为技术人员,需求分析必须实事求是的、基于技术可以实现的角度去考虑。所以我们必须要基于技术实现去引导客户的需求。 软件项目的需求调研首先必须要进行角色分析,然后对不同的角色分别进行调研。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需求问题,因此在设计、开发、测试,直到最终交付客户,这整个过程都应当不停地用开发的成果与客户交流,及时获得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需求理解的偏差,保证项目的成功。 我们应当怎样做需求调研? 首先是双方初步认识,这个时候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威信,在交谈中进行详细角色分析,将与会各方代表对号入座,最后从宏观上制订目标与方案。 做好初步认识之后,接下来就要一一去拜访这些对应角色了。需求不是一蹴而就,在这漫长的时间里

【笔记】测试与开发,测试发展阶段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20-01-09 03:50:33
http://www.51testing.com/html/41/382641-236625.html 测试与开发: 相对而言测试涉猎更广,它的本质是质量保障。提到质量保障,他就不单单关注这几千甚至几万行代码运行的对不对了,还要关注环境是怎样的,各个阶段要输出什么质量要求的版本等等。 一个稍微优秀点的测试工程师,即要求有开发能力,更需要非常了解质量保障、软件工程学这些流程方面的知识,对bug跟踪、问题管理有自己的体会,要有大局观,此外,需要很高的业务能力。通常,对于一个项目来讲,最清晰全面了解这个产品所有特性的是测试人员。对于功能特性、使用场景你了解的不如开发多,就是不合格的,你可能只是一个用例执行者,而非用例设计者。 测试阶段: 1、测试执行:会看用例;有一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的技能;会执行脚本等; 2、用例撰写:对产品的认识和业务知识掌握到了一定深度;对测试理念和各种测试知识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至少对软件测试或者系统测试等原则和方法有了深刻认识; 3、自动化测试阶段实现:整个测试流程,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各对应有各自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和工具。自动化测试也有自己的一个过程:工具使用->工具实现(脚本开发)->框架搭建->平台与流程的建立。 4、流程流程与平台实现阶段:测试平台包括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手工测试发现问题,自动化测试保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