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环境

韩昊 20190919-2 功能测试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1-30 05:23:06
本作业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9fall/homework/7627] • 要求一:bug计分 1.属于功能一的bug (1)标题:   迟俊文同学的程序功能1输出格式不符。 (2)内容:   a. 测试环境:Win7 专业版 64位操作系统   b. 准备工作:git clone 迟俊文同学代码   c. 测试步骤:进入迟俊文同学程序并启动控制台   d. 运行结果:输出格式出现与作业要求不符情况   e: 期待结果:期待符合要求   f: 差异:此同学可能没顾及到在输出结果时有空行要求 (3)佐证材料:   a: 运行截图: b: wf spec 小文件输入。 为表明程序能跑,结果真实而不是迫害老五,请他亲自键 盘在控制台下输入命令。 2.属于功能二的bug (1)标题:   迟俊文同学的程序功能2输出格式中没有words。 (2)内容:   a. 测试环境:Win7 专业版 64位操作系统   b. 准备工作:git clone 迟俊文同学代码   c. 测试步骤:进入迟俊文同学程序并启动控制台,输入wf test_1   d. 运行结果:运行报错   e: 期待结果:输出total 词频 + words   f: 差异:未输出words (3)佐证材料:   a: 运行截图: b: wf spec

Groovy&Grails-代码剪辑-初始化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1-30 00:49:26
开发时需要初始化一些特定的代码,测试时需要初始化一些测试代码,在生产环境时需要初始化一些运行时环境代码,在Grails的bootstrap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特定的植入,代码如下: <!-- lang: groovy --> class BootStrap { def init = { servletContext -> environments { development { // 开发环境时初始化 } test { //测试环境时初始化 } production { //生产环境时初始化 } } } def destroy = { } }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131450/blog/165725

测试搭建环境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19-11-29 19:11:21
在我们投简历的时候,招聘通常会写,要求独立搭建环境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环境,在linux中,如果你不安装某些东西你就没办法使用一些功能,如你不安装mysql你就无法使用数据库,你不安装xshell你就无法远程登录服务器,类似的等等,那么搭建环境通俗的讲就是下载一些需要用到的软件或工具来辅助你完成一些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 那么搭建环境具体有哪些细的方面呢 1、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打印机的型号等 2、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需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须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需要用到的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3、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须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须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需要用到的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4、用来执行测试工作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须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需要用到的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境的备份 6、测试中所需要的网络环境。例如、如果测试结构同接入lnternet的线路的稳定性有关,那么应该考虑为测试环境租用单独的线路,如果测试结果与局域网内的网络速度有关

软件测试面试过程中,被问到 “你会搭建测试环境吗” 要怎么回答?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1-29 19:11:18
导语:很多人在面试软件测试的过程中,经常被问到“你会搭建测试环境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你知道怎么回答么? 面试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提问,很多人的都会感觉脑子一下一片空白,或者星星点点,不知道从何说起。一方面不知道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想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更加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来回答。作为一个测试行业从业8年有余的测试人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看法。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想要得到的是你肯定的答案,希望你是一个会搭建测试环境的优秀测试工程师。QA不管是做什么类型的测试,最基础的功能测试,需要搭建测试环境;进阶部分的性能压力测试,对搭建环境的要求更高。所以搭建测试环境是优秀测试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QA开展测试工作的前置条件。当然有些公司可能会有运维或者研发部门帮忙准备好测试环境,但是QA如果一味依赖别的部门,就会大大的局限测试工作的开展,如果别的部门没有时间或者进度滞后,会直接影响到测试工作的进度和效率;而且测试环境如果不是QA负责维护的,后期扩展业务需要优化测试环境的时候,或者遇到问题要调试的时候,都需要依赖其他部门,会导致测试工作不独立,也会显得测试工作人员不专业。 了解了QA具备搭建测试环境能力的重要性,那么真正要具备搭建测试环境的能力,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呢? 这就需要我们先知道测试环境是什么。测试环境(Testing

什么是 CI/CD?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1-29 18:47:12
什么是 CI/CD? 在软件开发中经常会提到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和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CD)这几个术语。但它们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这些和相关术语背后的含义和意义,例如持续测试Continuous Testing和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工厂里的装配线以快速、自动化、可重复的方式从原材料生产出消费品。同样,软件交付管道以快速、自动化和可重复的方式从源代码生成发布版本。如何完成这项工作的总体设计称为“持续交付”(CD)。启动装配线的过程称为“持续集成”(CI)。确保质量的过程称为“持续测试”,将最终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过程称为“持续部署”。一些专家让这一切简单、顺畅、高效地运行,这些人被称为运维开发DevOps践行者。 “持续”用于描述遵循我在此提到的许多不同流程实践。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在运行”,而是“随时可运行”。在软件开发领域,它还包括几个核心概念/最佳实践。这些是: 频繁发布 :持续实践背后的目标是能够频繁地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此处的交付频率是可变的,可由开发团队或公司定义。对于某些产品,一季度、一个月、一周或一天交付一次可能已经足够频繁了。对于另一些来说,一天可能需要多次交付也是可行的。所谓持续也有“偶尔、按需”的方面。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可重复

谈谈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之间的区别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19-11-29 16:04:26
经常会听到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三者究竟是什么,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假如把开发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编码 -> 构建 -> 集成 -> 测试 -> 交付 -> 部署 正如你在上图中看到,「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和「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有着不同的软件自动化交付周期。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是指软件个人研发的部分向软件整体部分交付,频繁进行集成以便更快地发现其中的错误。“持续集成”源自于极限编程(XP),是 XP 最初的 12 种实践之一。 CI 需要具备这些: 全面的自动化测试 。这是实践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的基础,同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也极其重要; 灵活的基础设施 。容器,虚拟机的存在让开发人员和 QA 人员不必再大费周折; 版本控制工具 。如 Git,CVS,SVN 等; 自动化的构建和软件发布流程的工具 ,如 Jenkins, flow.ci ; 反馈机制 。如构建/测试的失败,可以快速地反馈到相关负责人,以尽快解决达到一个更稳定的版本。 持续集成的优点 “快速失败”,在对产品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并快速响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降低修复错误代码的成本; 将重复性的手工流程自动化,让工程师更加专注于代码; 保持频繁部署

测试 开发环境详解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19-11-29 15:04:24
本文借鉴: https://blog.csdn.net/nnsword/article/details/79498690 软件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是程序员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随便调,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 测试环境: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分布在生产机上 生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可以理解为包含所有的功能的环境,任何项目使用的环境为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做调整或修改 UAT环境:用户接受度测试,即验收测试,所以UAT环境主要是用来作为客户体验的环境 仿真环境:顾名思义是真正使用的环境一样的环境(即已经出售给客户的系统所在环境,也称为商用环境),所有的配置,页面展示都应该和商家正在使用的一样,差别只在环境的性能方面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heneyboon/p/11520658.html

CentOS7.0 测试环境准备过程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19-11-29 11:14:53
1. 公司最近开始走向国产化和开源路线,因为绝大多数国产化都是采取的linux路线, 所以为了保证兼容性, 测试环境大部分从windows迁移到了linux环境. 测试采取逐步推进的模式, 先测试兼容 x86上面 linux 然后没有问题之后, 再兼容龙芯或者是ARM架构的linux环境. 又因为大部分国产化环境采用的是 centos系列或者是ubuntu系列, 最简单的方法是优先采取centos系列. 因为中标麒麟 还有 浪潮K unix 都是走的 centos 的路线 加上systemd的daemon进程基本上已经是linux的守护进程的标准. ubuntu 兼容也比较容易一些了. 2. 首先准备centos的环境, 安装方式比较简单. 这里安装时的注意事项主要如下: 2.1 设置 根分区 / 的大小 centos 默认根分区50g , 如果安装了docker 或者是一些数据库到根分区,可能很快就会造成磁盘满了, 建议修改根分区到占用较多的磁盘大小. 2.2 设置网络为自动连接. 不然每次开机可能需要修改手动连接网络. 3. 安装完centos 之后的处理. 3.1 关闭防火墙 测试环境里面关闭防火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生产环境极端不建议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systemctl stop

chaosblade在测试环境的应用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1-29 09:42:24
chaosblade的使用 1、下载包: liunx版本: https : //github.com/chaosblade-io/chaosblade/releases/download/v0.0.3/chaosblade-0.0.3.linux-amd64.tar.gz 获取最新版本的地址: https : //github.com/chaosblade-io/chaosblade/releases 2、安装 上传到对应需要进行混沌实验的机器上or容器里面 拷贝到容器里的命令 kubectl cp chaosblade-0.0.3.linux-amd64.tar qa1-f5-web-vendor-cd97d5956-g9q5h:/home 解压缩 tar -xf chaosblade-0.0.3.linux-amd64.tar 进入目录下可以看到 3、故障演练 禁用网络端口 . /blade create network drop --local-port 端口号 / /禁用本地端口 ./ blade create network drop -- remote - port 端口号 //禁用远程调用端口 ps:在容器环境下如需要模拟network的故障,需要安装iptables yum install iptables -y 返回200则故障演练成功,并会生成该故障的uid

CentOS 7x安装图文示范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1-29 07:34:26
安装环境及软件准备: Windows 10 1903企业版 10.0.18362.267; VMware® Workstation 15 Pro 15.1.0 build-13591040; CentOS-7.6-x86_64-DVD-1810.iso 新建虚机,设置如下 安装CentOS: 一般默认,我这里直接禁用了: 设置固定IP地址: 重启网卡命令: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适用于7x版本 或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适用于6x版本 如果记性好,记得网卡配置文件路径,可以直接敲入下面命令进入设置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cfg-ens33 测试网络连通: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ookup100/p/1147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