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

Prepend CDN url to mvc 4 bundler output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2-02 17:20:42
Using the built in MVC4 bundler, how do I prepend my CDN url to the link tags it produces? I've setup Amazon Cloudfront so that it pulls assets from my webserver when first requested. So when I define a bundle like so: bundles.Add(new StyleBundle("~/Content/css").Include( "~/Content/reset.css", "~/Content/960_24_col.css", "~/Content/Site.css" )); When deployed, I can reference it thus: http://[cloundfrontid].cloudfront.net/Content/css?v=muhFMZ4thy_XV3dMI2kPt-8Rljm5PNW0tHeDkvenT0g1 Now I just need to change the links produced by the bundler from being relative to absolute links pointing to my

Is there a way to use a CDN (for jQuery) and have an offline Web app (via HTML5 manifests)?

对着背影说爱祢 提交于 2019-12-02 16:50:00
I'm beginning to look at HTML5s ability to allow for offline Web applications. A while back I found that using a CDN worked well for my applications, so I've been sticking with them, mostly just for jQuery. However, it doesn't appear that manifest files allows cross-domain resources to be cached. At this point I've been using the catch-all manifest as described by the relevant Dive Into HTML5 tutorial . My jQuery is pulled in similar to what's defined in the HTML5 Boilerplate . I'd like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serve jQuery from a CDN for online users, but perhaps have a local copy cached for

Google app engine & CDN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2 15:53:39
When using Google app engine is there any benefit to use a CDN if i wanted my file resources as closer to users? Certainly. Although App Engine may cache your static content close to users, it doesn't guarantee it will do so, and it won't cache your dynamic content for you. Using a CDN is as viable an option with App Engine as it is with any other platform. Tal Weiss Well, it is all about your budget, geography and profiling. Google app engine is free, and if properly configured it serves your content very nicely to various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Many people actually use the app engine as

CDN原理加速解析

风格不统一 提交于 2019-12-02 15:47:36
CDN概念 CDN全称叫做“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中文叫内容分发网络。 原理分析 我们知道,当我们使用域名访问某一个网站时,实际上就是将请求包(以Http请求为例)通过网络传输给某台服务器,比如访问“www.baidu.com”时: 首先解析出该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DNS域名解析) 然后将Http请求包通过网络路由到IP地址所对应的服务器 我们通常说“服务器的IP地址”,这其实不太准确,IP地址是和网卡绑定的,一个服务器可以有多个网卡,也就是可能有多个IP地址。 我们先来看第一步: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 解析域名分为两种: 将一个域名解析为一个IP地址 将一个域名解析为另外一个域名 其实解析思路不难,我们在域名服务商购买了一个域名之后,需要去映射一个IP地址,可以用Map来表示这个关系:{域名:IP}。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某个域名取一个别名,比如“www.baidu.com”取一个别名“test.baidu.com”,这种关系也可以用Map来表示:{域名:别名}。这里的别名专业一点叫做CNAME,相信大家对这个词有点眼熟,它就是这个意思。 而域名解析,实际上就是解析出指定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或者该域名的一个CNAME。 而域名解析是由DNS系统来负责的,DNS服务接受外部请求,从请求里提取域名, 如果这个域名对应的是IP地址,则返回这个IP地址,

Amazon S3 Cloudfront Deployment Best Practice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02 15:13:29
Our current plan for a site is to use Amazon's Cloudfront service as a CDN for asset files such as CSS, JavaScript, and Images, and any other static files. We currently have 1 bucket in S3 that contains all of these static files. The files ar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folders depending on what they are, "Scripts" are JS files, "Images" are Images, etc yadda yadda yadda. So, what I didn't realize from the start was that once you deploy a Bucket from S3 to a Cloudfront Distribution, then every subsequent update to the bucket won't deploy again to that same Distribution. So, it looks as if you

高并发解决方案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2-02 15:02:31
提升高并发量服务器性能解决思路 一个小型的网站,可以使用最简单的html静态页面就实现了,配合一些图片达到美化效果,所有的页面均存放在一个目录下,这样的网站对系统架构、性能的要求都很简单。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丰富,网站相关的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细分到很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型网站来说,所采用的技术更是涉及面非常广,从硬件到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WebServer、防火墙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html静态网站所能比拟的。   大型网站,比如门户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这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大的投入。 1、HTML静态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我们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我们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像我们常访问的各个门户站点的新闻频道,甚至他们的其他频道,都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来管理和实现的,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

如何提升大型网站并发访问性能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02 15:02:05
一个小型的网站,可以使用最简单的html静态页面就实现了,配合一些图片达到美化效果,所有的页面均存放在一个目录下,这样的网站对系统架构、性能的要求都很简单。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丰富,网站相关的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细分到很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型网站来说,所采用的技术更是涉及面非常广,从硬件到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WebServer、防火墙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html静态网站所能比拟的。   大型网站,比如门户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这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大的投入。 1、HTML静态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我们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我们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像我们常访问的各个门户站点的新闻频道,甚至他们的其他频道,都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来管理和实现的,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CDN工作机制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02 14:59:30
一、CDN工作机制 1.CDN原理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它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站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内容,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CDN=镜像(Mirror)+缓存(Cache)+整体负载均衡(GSLB)。 2.CDN应用 目前CDN都以缓存网站中的静态数据为主,如CSS、JS、图片和静态页面等数据。用户从主站服务器请求到动态内容后,再从CDN上下载静态数据,从而加速网页数据内容的下载数据,如淘宝有90%以上的数据都是由CDN来提供。 天猫CDN静态架构演变 二、CDN架构 ①当用户点击网站页面上的内容URL,经过本地DNS系统解析,DNS系统会最终将域名的解析权交给CNAME指向的CDN专用DNS服务器。 ②CDN的DNS服务器将CDN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IP地址返回用户。 ③用户向CDN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发起内容URL访问请求。 ④CDN全局负载均衡设备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请求的内容URL,选择一台用户所属区域的区域负载均衡设备,告诉用户向这台设备发起请求。 ⑤区域负载均衡设备会为用户选择一台合适的缓存服务器提供服务,选择的依据包括:根据用户IP地址,判断哪一台服务器距用户最近;根据用户所请求的URL中携带的内容名称

CDN预热与刷新在促销活动中的应用

可紊 提交于 2019-12-02 14:21:28
一、预热与刷新是不同的概念,很容易搞混。预热是指将某个url内容推送到CDN节点上去,而刷新是删除CDN节点上某个url的内容。两者应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1、如果是页面秒杀类的业务,即某个H5页面入口在活动开始时刻才放开,这个H5的url需进行一下CDN预热。因为之前没用户点过,自然CDN节点上也不会有缓存,这样子可避免活动开始时全国CDN节点集中式回源。 2、快速更新文件。有时候针对同名静态文件的修改需要快速生效,又无法使用加版本号或者时间戳的方式来进行强制回源,此时就需要用到强制刷新了,根据经验,一般单条url强刷后可以立即生效。 二、CDN验证 响应头里面几个字段的含义: X-Cache-Lookup:Hit From MemCache或者X-Cache-Lookup: Hit From Inner Cluster: 命中 CDN 节点的内存 X-Cache-Lookup:Hit From Disktank:命中 CDN 节点的磁盘 X-Cache-Lookup:Hit From Upstream:回源(没有命中 CDN) 如下响应头表示请求此CDN资源的时候发生了回源: 来源: 51CTO 作者: weikle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weikle/2082659

一次公众号入口流量暴涨的处理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2-02 14:14:45
先说结论:没经过技术运营团队评估,千万别随便搞促销活动。哪怕是靠公众号引流的一些小型促销活动,也可能引起网络流量暴涨,导致故障。 一、十点钟流量暴涨 有人说今天在搞活动,在抢购一个某某理财产品。赶紧找人了解入口url,火狐F12分析了下,发现有600多KB的js文件,如下: 这个域名没启用CDN,脚本查了下,再次验证了前面F12的数据,源站流量主要是被几个大js文件吃光了。 二、准备启用CDN 经分析,后端为php,已经做了动静分离,静态资源在一个项目,动态资源在另外一个项目,用的同一个域名。 只需对静态资源启动CDN,不能缓存动态接口,缓存策略如下: 第二天十点再观察,源站流量大幅下降,CDN挡住了绝大部分流量: 缓存命中率也在95%以上。 来源: 51CTO 作者: weikle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weikle/233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