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交换

第十周内容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19 11:40:18
一台交换机最多可以接入2的12次方=4096 vlan,因为接入VLAN标置为12bit,所有为2的12次方,能用有4096-2=4094,除了全0和全1. RIP协议概述 RIP路由信息协议;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最大跳数为15;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RIP协议的特点:收敛慢;路由选择到无限;不能处理vlsm;不能检测路由环路;度量值只是跳跃计数;网络直径小。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147258a/p/10878356.html

深入浅出图解【计算机网络】 之 【路由选择协议】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2-19 01:56:28
这个系列主要会介绍一些计算机网络体系中“看上去稍有些复杂”但“一旦理解了又会很容易”的内容,我会尝试通过示意图/动图的方式对概念进行尽量直观的诠释,如果能够对大家学习计算机网络有所启发的话就最好了。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互联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原因是: 互联网的规模非常大。如果让所有的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网络应怎样到达,则这种路由表将非常大,处理起来也太花时间。 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属于本部门内部的事情),但同时还希望连接到互联网上。 自治系统 AS (Autonomous System) 定义 :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 AS 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的度量以确定分组在该 AS 内的路由,同时还使用一种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以确定分组在 AS之间的路由。 尽管一个 AS 使用了多种内部路由选择协议和度量,但重要的是一个 AS 对其他 AS 表现出的是一个单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选择策略。 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器”和“网关”在这里可以视作同义词。 内部网关协议 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在一个 自治系统内部使用 的路由选择协议 具体的协议有多种,如接下来会介绍的RIP和OSPF 外部网关协议 EGP (External Gateway

native vlan(本征VLAN)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19-12-18 18:44:55
其实就是不打tag的VLAN,因为你想,一个VLAN在经过交换设备老是打tag,然后再脱掉tag。。。这个很浪费计算资源,尤其是在转发的报文量相当大的时候。 如何解决: 可以定义一种vlan,也就是在众多的vlan中指定一种vlan,当然一般是指定那个报文量大的vlan,作为 native vlan。 如上图所以,将两个交换机的一个端口都指定为native vlan 10 ,也就是当没有tag的报文,从该端口出去时,他不会打tag ,会被默认指定为vlan 10。当接收到一个没有打tag的报文时,会认为它是vlan 10的报文 PC1和PC2能通信么,(这里PC1与PC2在同一网段内哈)?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来分析下这个过程,当PC1发报文到 左边的转发设备,由于入端口是Trunk Native 10,本征VLAN,当该转发设备收到该报文时,以为是VLAN 10的报文(因为该报文开始没有打tag),转发的时候还是不打tag,但当被配置为Trunk Native 20接收到报文时,因为该报文是被属于vlan 10的,于是会被打上vlan 10的标签再发送(毕竟 本征vlan 端口首先得是Trunk口,且该报文不属于vlan 20)。 然后右边的转发设备收到该打有vlan 10报文时,由于端口是Trunk native 30,因此不处理该报文,然后从access vlan

TCP滑动窗口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2-17 10:50:53
TCP协议作为一个可靠的面向流的传输协议,其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由滑动窗口协议保证,而拥塞控制则由控制窗口结合一系列的控制算法实现。 一、滑动窗口协议 关于这部分自己不晓得怎么叙述才好,因为理解的部分更多,下面就用自己的理解来介绍下TCP的精髓:滑动窗口协议。 所谓滑动窗口协议,自己理解有两点:1. “窗口”对应的是一段可以被发送者发送的字节序列,其连续的范围称之为“窗口”;2. “滑动”则是指这段“允许发送的范围”是可以随着发送的过程而变化的,方式就是按顺序“滑动”。在引入一个例子来说这个协议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了解以下前提: -1. TCP协议的两端分别为发送者A和接收者B,由于是全双工协议,因此A和B应该分别维护着一个独立的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由于对等性(A发B收和B发A收),我们以A发送B接收的情况作为例子; -2. 发送窗口是发送缓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被TCP协议发送的那部分,其实应用层需要发送的所有数据都被放进了发送者的发送缓冲区; -3. 发送窗口中相关的有四个概念:已发送并收到确认的数据(不再发送窗口和发送缓冲区之内)、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数据(位于发送窗口之中)、允许发送但尚未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窗口外发送缓冲区内暂时不允许发送的数据; -4. 每次成功发送数据之后,发送窗口就会在发送缓冲区中按顺序移动,将新的数据包含到窗口中准备发送; TCP建立连接的初始

TCP/IP详解(整理)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17 00:47:25
1.概述 路由器是在网络层进行联通,而网桥是在链路层联通不同的网络。 IP层用ICMP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他的重要信息。应用程序也可以访问ICMP,两个诊断工具:Ping和Traceroute IGMP是组管理协议,用来把一个UDP数据报多播到多个主机;ICMP和IGMP的消息都是通过IP数据报来封装的 IP的地址分类:5类: A (0 网络号7bit 主机号24bit);0.0.0.0 - 127.255.255.255 B(10 网络号14bit 主机号16bit);128.0.0.0 - 191.255.255.255 D(1110 多播组号28位); 还可以分为3类IP地址:单播、广播和组播地址 以太网数据帧长度 46-1500字节 SLIP:串行线路IP 报文的封装格式是以c0开头和结尾的;而PPP协议是以7E来标志的 环回接口:127.0.0.1 localhost;会将IP地址是环回地址或本地址的数据放入IP输入队列中,另外广播/多播地址的数据也会复制一份给环回接口 以太网的MTU是1500字节,不同网络的帧的MTU不同,IP层会依据MTU给数据进行分片。如果数据要经过不同的网络,那么路劲中最小的MTU 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目,通常为32或64 IP是可以从TCP UDP ICMP

UDP/ICMP协议简介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2-15 18:29:19
UDP/ICMP协议简介 UDP协议 UDP是OSI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的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UDP 协议基本上是 IP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UDP协议适用端口分别运行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多个应用程序。 UDP协议的特点 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首部只有8个字节——通信开销小 UDP使用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UDP是面向报文的。UDP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同喜的要求 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面向报文的UDP 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 IP层。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应用层交给UDP 多长的报文,UDP 就照样发送,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 接收方UDP 对 IP 层交上来的 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 ICMP协议 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

详解TCP连接释放四次挥手过程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2-15 02:20:58
TCP连接释放的过程叫做挥手,挥手需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交换四个TCP报文段。 下图是四报文挥手释放TCP连接的过程: 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现在A和B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 结合 情侣分手 来演示一下四报文挥手(A是男方,B是女方): A的应用进程先向其TCP发出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A把连接释放报文段首部的终止控制位FIN置1,其序号seq=u,它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这时A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等待B的确认。请注意,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它也消耗掉一个序号。 ( 某一天男朋友 (A) 向你 (B) 微信发消息单方面提出分手 ) B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确认号是ack=u+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是v,等于B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然后B进入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进程这时应通知高层应用进程,因而从A到B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这时的TCP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即A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B若发送数据,A仍要接收。也就是说,从B到A这个方向的连接并未关闭,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A收到来自B的确认后,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B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接着你 (B)

TCP IP 详解卷1:协议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19-12-15 00:25:01
目录 1.术语解释 2.体系结构原则 3.互联网的组成 3.1核心部分 3.1.1数据交换 3.1.2复用技术 3.1.3虚电路与数据报 3.1.4端到端论点 3.1.5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3.2边缘部分 3.2.1网络应用的设计 4.设计与实现 4.1分层 4.2复用,分解,封装 4.3OSI模型与TCP/IP模型对照 5.标准化进程 6.与Internet体系结构相关的攻击 1.术语解释 协议族: 一系列相关协议的集合 协议族的体系结构或参考模型: 指定一个协议族中的各种协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划分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设计 因特网(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拥有遍布全球的大约20亿用户(2010年,占全球人口的30%)的广域网 2.体系结构原则 Internet体系结构在几个目标的指导下建立。首要目标是“发展一种重复利用已有的互联网的技术”。其本质即,Internet体系结构应该将多种网络互联起来,并在互联的网络上同时运行多个应用。 基于这个首要目标,Clark提供了以下二级目标列表: Internet通信在网络或网关失效时必须能持续。 Internet必须支持多种类型的通信服务。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兼容多种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允许对其资源的分布式管理。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是经济有效的。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允许低能力主机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上)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19-12-14 11:01:50
一. 为什么需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连接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需要进行通信时,由于计算机网络的 复杂性 和 异质性 ,需要考虑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   (1). 这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有一条传送数据的通路;   (2). 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保证要传送的数据能在这条通路上正确发送和接收;   (4). 对出现的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如数据传送错误、网络中某个节点交换机出现故障等问题,应该有可靠完善的措施保证对方计算机最终能正确收到数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的制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两台计算机(网络设备)能够像两个知心朋友那样能够互相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做出优雅的回应。也就是说,要想完成这种网络通信就必须保证相互通信的这两个计算机系统达成 高度默契 。事实上,在网络通信领域,两台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不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样自然天然,这种 计算机间高度默契的交流(通信) 背后需要十分复杂、完备的网络体系结构作为支撑。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合理地组织网络的结构,以保证其具有结构清晰、设计与实现简化、便于更新和维护、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从而使网络设备之间具有这种 “高度默契” 呢?   答案是分而治之,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分层思想。 二.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基本思想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的详解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2-14 01:37:44
在面试中,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可以说是问的最频繁的一个知识点了,我相信大家也都看过很多关于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的文章,今天的这篇文章,重点是围绕着面试,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比较重要的点,哪些是比较被面试官给问到的,我觉得如果你能把我下面列举的一些点都记住、理解,我想就差不多了。 三次握手 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需要有三次握手、三次握手的作用、讲讲三次三次握手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会这样回答: 首先很多人会先讲下握手的过程: 1、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报文。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应答一个 SYN+ACK 报文。 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ACK 报文之后,会回应一个 ACK 报文。 4、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三次握手建立完成。 作用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与发送能力是否正常。 这里我顺便解释一下为啥只有三次握手才能确认双方的接受与发送能力是否正常,而两次却不可以: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网络包,服务端收到了。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发送能力、服务端的接收能力是正常的。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发包,客户端收到了。这样客户端就能得出结论:服务端的接收、发送能力,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是正常的。不过此时服务器并不能确认客户端的接收能力是否正常。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包,服务端收到了。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