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

segmentation fault when assigning value of an array to eax (AT&T syntax)

点点圈 提交于 2020-01-23 10:20:08
问题 I'm just trying to load the value of myarray[0] to eax : .text .data # define an array of 3 words array_words: .word 1, 2, 3 .globl main main: # assign array_words[0] to eax mov $0, %edi lea array_words(,%edi,4), %eax But when I run this, I keep getting seg fault. Could someone please point out what I did wrong here? 回答1: It seems the label main is in the .data section. It should lead to segmentation fault if the system doesn't allow to execute codes in .data section. Program code should be

css知识点回顾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20-01-21 00:46:12
块元素 :div ,p ,ul , li ,pl,h1-h6… 行元素 :span ,a ,strong ,em ,b ,s ,i ,font… –> 行内块元素 : <img/>,<input/>,<td/> 显示模式的转换 –>块转行内:display-inline; –>行内转块:display:block; –>块,行内元素转换为行内块:display:inline-block a元素 可以包含任何元素,除了它本身。 p元素 不可以包含任何其他的块元素。 css选择器 ① id选择器 : #id属性值{} ② 类选择器 : .calss属性值{} 可以同时为一个元素设置多个calss属性值,多个值之间用空格隔开。 –> 选择器分组: 语法 选择器1,选择器2,选择器N{} //为id为p1的元素,class为p2的元素,还有h1,同时设置一个背景颜色为黄色 #p1 , . p2 , h1 { background - color : yellow } ---->可以同时选中多个选择器对应的元素。 ③ 通配选择器 : *{} 用来选中页面中所有的元素。 ④ 复合选择器(交集选择器) :可以选中同时满足多个选择器的元素。 选择器1选择器2选择器N{} //为拥有class为p3的span元素设置一个背景颜色为黄色 span . p3 { background - color :

CSS自学笔记(3):CSS选择器

戏子无情 提交于 2020-01-19 06:03:13
CSS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器,但是由于浏览器的支持情况,很多选择器很少用到。 1.基础选择器 选择器 含义 示例 * 通用元素选择器,匹配任何元素 * { margin:0; padding:0; } E 标签选择器,匹配所有使用E标签的元素 p { font-size:2em; } .info和E.info class选择器,匹配所有class属性中包含info的有元素 .info { background:#ff0; } p.info { background:#ff0; } #info和E#info id选择器,匹配所有id属性等于footer的元素 #info { background:#ff0; } p#info { background:#ff0; } 2.组合选择器 选择器 含义 示例 E,F 多元素选择器,同时匹配所有E元素或F元素,E和F之间用逗号分隔 Div,p { color:#f00; } E F 后代元素选择器,匹配所有属于E元素后代的F元素,E和F之间用空格分隔 #nav li { display:inline; } li a { font-weight:bold; } E > F 子元素选择器,匹配所有E元素的子元素F div > strong { color:#f00; } E + F 毗邻元素选择器,匹配所有紧随E元素之后的同级元素F p + p

python自动发邮件总结及实例说明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1-17 03:36:23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yufeihlf/p/5726619.html python自动发邮件总结及实例说明 python发邮件需要掌握两个模块的用法,smtplib和email,这俩模块是python自带的,只需import即可使用。smtplib模块主要负责发送邮件,email模块主要负责构造邮件。 smtplib模块主要负责发送邮件:是一个发送邮件的动作,连接邮箱服务器,登录邮箱,发送邮件(有发件人,收信人,邮件内容)。 email模块主要负责构造邮件:指的是邮箱页面显示的一些构造,如发件人,收件人,主题,正文,附件等。 1.smtplib模块 smtplib使用较为简单。以下是最基本的语法。 导入及使用方法如下: import smtplib smtp = smtplib.SMTP() smtp.connect('smtp.163.com,25') smtp.login(username, password) smtp.sendmail(sender, receiver, msg.as_string()) smtp.quit() 说明: smtplib.SMTP():实例化SMTP() connect(host,port): host:指定连接的邮箱服务器。常用邮箱的smtp服务器地址如下: 新浪邮箱:smtp.sina.com,新浪VIP

归并排序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1-17 03:26:40
/*时间复杂度O(nlog2n) 空间复杂度O(n) 将其分成两组前一部分a 和后一半b,设置一个空数组记录,逐个比较数组大小,小的放入记录数组, 利用分治思想逐步分解计算*/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paixu(int att[],int ak,int aj) { if(ak==aj) return; int i=ak,s=(ak+aj)/2,attr[10]; paixu(att,ak,s); paixu(att,s+1,aj);//此处注意分段,前一半到s后一段从s+1开始 int j=s+1; int k; for(k=ak;k<=aj;k++)//主要思想,将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k来记录调整数列 { if(i<=s && att[i]<=att[j] || j>aj) //判断分成两部分后那个小那个放入,若有一方全部放完,则另一个直接放入基础数列中 { attr[k]=att[i++];//将晓得放入 } else { attr[k]=att[j++]; } } for(k=ak;k<=aj;k++) { att[k]=attr[k]; } } int main(){ int att[10]={1,3,5,7,9,2,4,6,8,0}; paixu(att,0,9); for(int i=0;i<10;i+

【ATT】Candy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20-01-15 06:42:42
int candy(vector<int> &ratings) { // Note: The Solution object is instantiated only once and is reused by each test case. if(ratings.empty()) return 0; int n = ratings.size(); vector<int> candys(n,1); int next_candy = 2; for(int i=0;i<n;i++) { if(i>0&&ratings[i]>ratings[i-1]) candys[i] = max(candys[i],next_candy++); else next_candy = 2; } next_candy = 2; for(int i=n-1;i>=0;i--) { if(i<n-1&&ratings[i]>ratings[i+1]) candys[i] = max(candys[i],next_candy++); else next_candy = 2; } int sum = 0; for(int i=0;i<n;i++) sum+=candys[i]; return sum; }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ummer-zhou/p/3388694

CMD学习笔记——rename、del和attrib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20-01-13 23:12:36
rename重命名文件 如果需要更改一个文件或一组 文件的名称,可使用rename命令 语法 rename [drive:] [path] filename1 filename2 ren [drive:] [path] filename1 filename2 参数 [drive:][path] filename1:指定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集的位子和名称 filename2:指定文件或文件集新的名称。如果使用通配符,filename2为多文件指定新名称,重命名文件时不能指定新的驱动器或路径。 例1:更改D盘a文件下a文件的名称 更改前 更改后 例2:批量更改D盘a文件夹下txt拓展名为doc 更改前 更改后 del删除至少一个文件 如果需要删除文件,可使用del命令 语法 del [drive:] [path] filename [...] [/p] [/f] [/s] [/q] [/a[:attributes]] erase [drive:] [path] filename [...] [/p] [/f] [/s] [/q] [/a[:attributes]] 参数 参数 说明 /p 提示用户确认是否删除指定文件 /f 强制删除只读文件 /s 从当前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中删除指定文件,显示正在被删除的文件名 /q 不提示用户确认删除 /a 根据指定的属性删除 attributes

理解MITRE ATT&CK矩阵

牧云@^-^@ 提交于 2020-01-13 07:24:29
最近准备学习一下关于ATT&CK的知识,这里面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ATT&CK(通过对ATT&CK的学习,可以很快的对安全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MITRE MITRE是一个非盈利的公司,他管理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大名鼎鼎的CVE(漏洞数据库)就是MITRE维护的。 ATT&CK ATT&CK是一个攻击者策略知识库,作为一个知识库肯定全面的总结了相关领域的攻击手法以及例子。 ATT&CK矩阵图  里面每一个项目都有很详细的说明。 如何理解ATT&CK 围绕连个概念来进行理解 tactic(策略) technique(技术) 策略就是攻击者常用的攻击策略。 技术就是实现某种策略的具体技术。 例如上方的红色表格就是策略,下面就是对应实现的技术。 参考 https://blog.csdn.net/ybdesire/article/details/101476876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kasa-Ackerman/p/shen-ru-li-jieMITRE-ATTCK-ju-zhen.html

ATT&CK框架学习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0-01-12 20:44:47
ATT&CK模型 ATT&CK是分析攻击者行为(即TTPs)的 威胁分析框架 。ATT&CK框架核心就是以矩阵形式展现的TTPs,即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战术、技术及步骤),是指攻击者从踩点到获取数据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ATT&CK模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PRE-ATT&CK , ATT&CK for Enterprise 和 ATT&CK for Mobile。 目前只学习 ATT&CK for Enterprise部分。 ATT&CK导航器 https://mitre-attack.github.io/attack-navigator/enterpris 其中,该框架囊括12类战术。 Initial Access 初始访问 Execution 执行 Persistence 持久化 Privilege Escalation 权限提升 Defense Evasion 防御逃逸 Credential Access 凭证获取 Discovery 发现 Lateral Movement 横向移动 Collection 收集 Command and Control 命令与控制 Exfiltration 数据渗出 Impact 影响 除了12种战术,还包括330种在相应战术中应用的具体技术

AttributeError: module 'cv2' has no attribute 'VideoCapture' 在树莓派上报错的问题: (已解决)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1-10 07:33:36
AttributeError: module ‘cv2’ has no attribute ‘VideoCapture’ 在树莓派上报错的问题: (已解决) 买了一台4B 做人脸识别,结果CV2 一直不给力疯狂报错,经过三天的排查,发现了树莓派上的一个坑: pip 3 install opencv-python 安装的版本是4.X.X,在我的设备上虽然说是装上了但是会一直报错。 我的解决办法是 pip 3 install opencv - python == 3.4 .6 .27 亲测这个版本可以用 同理,还有一个 pip3 install opencv-contrib-python 也没法正常用 解决办法: pip3 install opencv - contrib - python == 3.4 .2 .16 来源: CSDN 作者: weixin_44811203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811203/article/details/10387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