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的粘包问题(八)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6:01

在socket缓冲区和数据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可以看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recv() 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recv() 和 write()/send() 的执行次数可能不同。

例如,write()/send() 重复执行三次,每次都发送字符串"abc",那么目标机器上的 read()/recv() 可能分三次接收,每次都接收"abc";也可能分两次接收,第一次接收"abcab",第二次接收"cabc";也可能一次就接收到字符串"abcabcabc"。

假设我们希望客户端每次发送一位学生的学号,让服务器端返回该学生的姓名、住址、成绩等信息,这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服务器端不能区分学生的学号。例如第一次发送 1,第二次发送 3,服务器可能当成 13 来处理,返回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

这就是数据的“粘包”问题,客户端发送的多个数据包被当做一个数据包接收。也称数据的无边界性,read()/recv() 函数不知道数据包的开始或结束标志(实际上也没有任何开始或结束标志),只把它们当做连续的数据流来处理。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