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库和静态库的介绍
库分为两种,一种为静态库,文件名以.a结尾,另一种是动态库,文件名以.so结尾。静态库和动态库的使用各有利弊。
静态库的特点:
- 简单,链接时直接把静态库中的内容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中,链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静态库了。
- 静态库不能共享,所有使用静态库的可执行文件中,都有静态库中的内容,增大了可执行文件的体积,增长了可执行文件装载的时间。。
动态库的特点:
- 动态库在程序运行时才载入,而且程序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载入动态库的时机,所以使用动态库可以加快可执行文件装载的时间。
- 动态库是可以共享的,多个程序在运行中可以使用同一个动态库,可以减少程序总的大小。
一个栗子
//add.h: int add(int a, int b); //add.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sub.h: int sub(int a, int b); //sub.c: int sub(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main.c: #include "add.h" #include "sub.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Result of 1 + 1 is: %d\n", add(1,1)); printf("Result of 6 - 3 is: %d\n", sub(6,3)); return 0; }
1. 生成静态库
命令,语法为:
参数 | 参数意义 |
-r | 将objfile文件插入静态库尾或者替换静态库中同名文件 |
-x | |
-t | 打印静态库的成员文件列表 |
-d | |
-s | 重置静态库文件索引 |
-v | 创建文件冗余信息 |
-c | 创建静态库文件 |
通常步骤是把生成静态库所涉及到的.c文件全都编译,生成.o文件,然后使用ar命令生成.a文件,即静态库。这里需要使用到gcc的-c选项,意思是只进行编译,不进行链接。
gcc -W -c add.c -o add.o gcc -W -c sub.c -o sub.o ar cvr libaddsub.a add.o sub.o
此时得到了静态库libaddsub.a。可以用命令nm来查看.a中的符号名称。
2. 使用静态库
被依赖的静态库应该放在后面:
gcc -W -c main.c -o main.o gcc main.o libaddsub.a -o test
执行test得到如下结果:
Result of 1 + 1 is: 2 Result of 6 - 3 is: 3
3. 生成动态库
-fpic选项。然后使用gcc的-shared选项生成动态库。
4. 使用动态库
-L选项表示指定动态库所在的目录,-l选项表示需要链接的动态库的名称。一般Linux下动态库的明明规则都是libxxx.so,其中xxx为动态库的真正名称,所以-l选项的写法是-lxxx。-L选项与它后的内容以及-l选项与它后面的内容之间可以没有空格,也可以加上空格。也就是说,-lxxx和-l xxx都是可以的。
gcc -W -c main.c -o main.o gcc main.o -o test -L./ -laddsub
./test: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addsub.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1) 系统默认的动态库目录为/lib*,/usr/lib*,和/etc/ld.so.conf文件中配置的目录。所以可以把libaddsub.so复制到默认的动态库加载目录里,比如/usr/lib目录下。一般安装程序时会这么做,安装完后程序就可以正常启动了。
- (2) 修改/etc/ld.so.conf配置文件。把所需的动态库所在的目录添加到这个文件里。
- (3) 启动程序之前向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中加入动态库所在的目录。可以使用export,或者这样:
- (4) 生成可执行文件时加入-Wl, -rpath=xxx参数,其中xxx是动态库所在的目录,这里最好写成绝对路径。-Wl表示后面的参数是链接器ld的参数而不是gcc的参数。-rpath表示运行时加载动态库的目录。这样做的话就可以直接运行可执行文件了,因为动态库所在目录的信息已经保存在了可执行文件中。例如:
gcc main.o -o test -L./ -laddsub -Wl,-rpath=./ ./test
来源:https://blog.csdn.net/simmerlee/article/details/52758255
参考:https://blog.csdn.net/felixit0120/article/details/7652907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fuxiaoxiaoyue/article/details/91977839